笔趣阁

新纳兰小说>在三国争霸的日子基建番外 > 第49章(第1页)

第49章(第1页)

黄琬不过是小惩大诫,略施小计,警告丁氏一番,还没真正地动手,丁氏的人就自己吓破了胆。

除了描写丁氏众人的丑陋之态,信中还提到刘昀半路遇到的那些贼匪。

事发当日,刘昀当机立断,弃车离开,只带走了重伤的贼首,其他贼匪都被豫州来的晁从事带走。黄琬派人审问这些盗贼,甚至自己也动了一些手段。但是结果与刘昀这边一样,没问出什么有用的内容。

这些盗贼只知道他们的“主公”身份高贵,会定期派人为他们提供粮草与金银,让他们伺机待命。他们只见过那队专门为他们运送物资的骑兵,并不知自己是在为谁效命,更不知“主公”的名讳。

让他们描述骑兵负责人的样貌,不管是刘昀这边还是黄琬那边,得到的都是一副平平无奇的肖像图,上街能抓到一大把的那种。

因为这,黄琬在信的末尾加了一句:丁氏一族大概率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如果刘昀今后发现相关异动,可以着信一封,送到江夏黄氏的住居。以囊中的玉佩为凭。

刘昀收到信的时候,黄琬已经坐上了前往雒阳的马车。身边的部曲被他带走了大半,留在豫州的都是在本地募的兵,守在谯县,等候新州牧的到来。

黄琬离开的第五日,荀彧带着族人与部曲,携着长长的车队抵达陈国。

刘昀安排人在边境接应,等荀彧抵达陈县,他让守卫敞开城门,与一众亲信一起,站在城门等候,以示重视。

这一次,他不但见到了荀彧,还见到荀家的其他人。

在短暂的介绍后,刘昀请他们入城,为荀家的人接风洗尘。

考虑到荀氏一族长途奔波,刘昀没有与他们寒暄太久,让人带他们去早已安排好的住所,好生休息一番。

回到府衙,刘昀接过亲信递上来的一卷清单。

清单上如数记录此次迁居的所有荀家人的名字。刘昀仔细看了两遍,意料之中的,没有找到荀攸、荀爽的名字。

此时的荀攸、荀爽尚在雒阳留守,按照史载,他们还会被迫随着董卓迁都,一个在长安入狱,一个在长安病故。

荀爽是荀彧的叔父,东汉着名的经学家,荀氏八龙中声望最高的一位。荀攸则是荀彧的侄子,比荀彧略大几岁,根据史书记载,他是曹操帐下最有能力的谋主之一,此时在雒阳做着黄门侍郎,还未加入曹操阵营。

有那么一瞬间,刘昀心生动摇,想要提前做点什么,让荀爽和荀攸提前离开雒阳那一处泥潭。但很快,理智便站于上风,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压下。

荀爽和荀攸难道不知道留在雒阳是极为危险的一件事,随时可能丧命?不,他们知道,但他们必须留下。

道理就和姨父陈纪静候诏令,豫州牧黄琬毫不犹豫地应诏入京一样。哪怕知道京城危险重重、血流漂杵,身为世家子,身为士人,不管是为了自身,还是为了家族,他们之中都必须有人挺身而出,用肩膀撑起摇摇欲坠的宫阙。

荀家送走了荀彧,留下了荀攸、荀爽;袁家送走了袁绍、袁术,留下了袁隗、袁基。世家在百年绵延中的取舍之道,大抵如此。

虽然袁隗或许有仗着董卓曾是自己举荐的门人,所以有恃无恐的成分……但荀爽,他可是实打实地被董卓盯上的士人代表,被董卓硬扛着上任,自身又上了年纪,腿脚不便。除非董卓暴毙,否则,要将荀爽成功带离雒阳,本身就是一件几无可能的事。

压下心底的那股子冲动,刘昀遗憾地叹了口气。

他继续在名单中寻找熟悉的姓名,在靠近中上排的位置,看到了“荀衍”和“荀悦”。

荀衍是荀彧的三兄,在历史上记载不多,但也有功绩,曾任曹魏的监军校尉。

荀悦则是荀彧的堂兄,因其在文史、思想上的成就,在史书上有一席之地。

要问刘昀现在是什么心情,那必须是三个字:美滋滋。

文若不愧是着名的颍川猎头,这还没开始举荐人才,就送来了家族大礼包。

除了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几个荀家人,荀氏族人中肯定不乏其他的人才。虽然为了政治上的“制衡”,他不能只把人才渠道定位在荀家,但荀家来陈国定居,绝对是一个大好的开局。

刘昀放下名单,开始处理政务。

拿着毛笔与墨锭,刘昀正考虑什么时候能腾出时间,把书写工具升级一下,忽有匆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侍卫在门口汇报:“世子,是詹事中允。”

“詹事中允”是一个官名,指代的是从小追随他的属官徐茂。

“进。”

他的话音落下,不久后,徐茂卸下佩剑,急冲冲地进来。

“发生了什么事?”刘昀放下毛笔,意外地看着满头大汗的徐茂。

徐茂向来注重仪态,如果不是出了急事,他不会这么失态。

徐茂随意擦掉头上的汗,凑到刘昀耳边。

“荆州刺史王睿被逼杀,杀人者,正是那位长沙太守孙坚!”

刘昀一惊,下意识地反问:“你确定?”

“多个线人来报,他们亲眼看到王睿的尸体,做不得假。”

刘昀逐渐回神,陷入沉思。他倒不是为了孙坚逼死王睿这件事而感到惊讶,毕竟这是史书上就记载的事件。

但是不应该啊,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月份,但孙坚是在兴兵讨伐董卓之后才跑到荆州逼死王睿。

按照他记录的时间表,各州郡兴兵讨伐董卓大约是190年正月左右,离现在还有两个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