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种源管控!”沈微的声音微微提高,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郑重,“为保此良种品质不退化,凡赊购我薯种薯藤者,收获之时,必须将所产红薯,除留足自家口粮及少量尝鲜外,全部交由‘清河农社’统一处理!任何人,不得私自截留红薯作为来年种薯!若有违者,取消其后续赊购良种资格,并需按市价粟米十倍,赔偿所赊薯种薯藤之价!”
最后一条“不得私自留种”,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部分村民滚烫的心头。
“啊?不能自己留种?”
“这……这算什么道理?俺们祖祖辈辈都是自己留种的!”
“就是啊,买种子多贵啊!自己留不是省了?”
“沈东家,这……这是不是太霸道了点?”
“是不是怕俺们种好了,就不买你的了?”
质疑声、不解声、甚至带着一丝不满的嘀咕声,在人群中此起彼伏地响起。尤其是那些年纪较大、思想更保守的老农,眉头紧锁。留种,是他们千百年来的习惯,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这条规定,直接挑战了他们的认知。
沈微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她理解他们的疑虑,但这一步,绝不能退让。
她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那些质疑的面孔,声音沉稳而清晰地解释:
“诸位乡亲!非是我沈微霸道,更非是为了图谋大家的辛苦钱!此规定,恰恰是为了大家好!”
“大家可知,为何同样的种子,种上几年,产量就越来越低,个头越来越小?那是因为种子会退化!红薯尤其如此!若人人随意留种,今年留的稍差一点,明年再留更差一点的,用不了年,这亩产两千斤的神粮,就会变成亩产几百斤的寻常之物!到那时,我们清河村,岂不是又要回到靠天吃饭、忍饥挨饿的日子?”
她的话,结合老周头那三亩坡地原本贫瘠却产出神迹的事实,以及“退化”这个形象的描述,让不少村民陷入了沉思。是啊,好像真是这样!麦子、粟米种久了,确实不如新种子好。
“而我‘清河农社’统一回收处理,便是要由经验丰富的农人,在专门的留种田里,挑选最健壮、最优良的红薯,精心培育出下一代的薯种薯藤!确保大家每年拿到的,都是最好的种子!这样,我们清河村的红薯,才能一直高产下去!大家的饭碗,才能端得稳稳当当!”
沈微的解释,如同拨云见日。许多原本疑惑的村民露出了恍然的神情。原来是这样!是为了长久的好!是为了保住这“神粮”的本事!
“另外,”沈微适时补充,抛出一个更大的诱惑,“凡与‘清河农社’签订此契约者,不仅享受低价赊种、保证回购,待红薯推广开,农社有了盈余,还会根据大家交售红薯的数量,给予额外的红利!农社赚了钱,大家一起分!”
红利!这个新鲜的词,带着实实在在的利益,瞬间又点燃了许多人的热情。签了契约,不仅种地有保障,卖粮有保障,种好了还能分钱?
“至于契约的执行与监督,”沈微的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站在人群外围、脸色阴晴不定的里正王有财,“将成立‘契约监督会’,由村民推举德高望重、公正无私之人担任,王里正……自然也在其中。所有赊销、回购、红利放,皆公开透明,接受全村监督!若有徇私舞弊、欺压农户者,无论何人,我沈微第一个不答应!”
最后这句话,如同定海神针,也隐隐敲打了王有财。将他也纳入监督体系,表面是给面子,实则是将其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反而限制了他私下搞小动作的空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有财的脸色变幻了几下,最终挤出一个僵硬的笑容:“沈东家思虑周全,为乡梓长远计,王某……自然支持。”
有了王有财这句不情不愿的“支持”,加上沈微入情入理的解释和实实在在的保障与诱惑,场上的气氛开始转变。
“俺签!俺相信沈东家!”第一个站出来的,竟是之前领红薯时哭得最凶的王老实。他是个老实巴交的佃农,最知道饿肚子的滋味。“沈东家救了我们全村,还给我们红薯吃,如今又给这么好的条件让俺们自己种,俺还有啥不信的?不让留种就不留!俺听东家的!”
“俺也签!”李大锤那洪亮的声音响起,他挥舞着粗壮的胳膊,“跟着沈东家,有饱饭吃,有钱赚!这契约,俺觉得公道!”
“算俺家一个!”
“还有俺!”
“俺们家也签!”
有了带头的,尤其是李大锤这种在村里有威望的人表态,再加上王老实这样最底层的农户响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踊跃上前,在王大山准备好的契约名册上按手印、画押。
当然,仍有部分村民,尤其是几户家境尚可、拥有自己田地、习惯了自给自足的老农,还在观望。他们仔细听着契约内容,掰着手指头算着赊种的钱、可能的收成、回购的价格、不能留种的“损失”……脸上的表情复杂而犹豫。一个头花白的老农,甚至从怀里掏出一个油腻腻的旧算盘,蹲在角落里噼里啪啦地打了起来,眉头拧成了疙瘩。
沈微看着这一幕,心中并无失望,反而更加踏实。有踊跃响应者,证明她的善意和保障机制得到了认可;有谨慎观望者,恰恰说明村民们并非盲目,他们在思考,在权衡。这正是她想要的——在分享巨大善意的同时,建立起清晰、公平、可执行的规则。
她走到那个还在打算盘的老农身边,温和地问:“周老伯,可算清楚了?可有疑虑?”
老农抬起头,浑浊的眼睛看着沈微,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问道:“东家……俺就是担心……万一……万一俺种不好,产量不高,还不上赊种的粮钱……”
“周老伯放心,”沈微语气坚定,“契约上写得明白,赊种价格极低。只要您按我的法子种,哪怕收成只有老周头家的一半,也足够您还清赊种有余,还能剩下不少口粮和卖钱的!若真遇上天灾虫害,收成实在不够,农社也会视情况减免或延缓,绝不会逼得大家卖儿卖女!”
沈微的保证,如同春风化雨,打消了老农最后的顾虑。他收起算盘,长长舒了口气,脸上露出了下定决心的神色:“成!东家仁义,俺……俺也签!”
看着又一个观望者走向登记处,沈微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份契约,是她用善意铺就的桥梁,更是用谨慎构筑的护栏。它连接着科技的馈赠与土地的渴望,也守护着清河村走向丰饶未来的希望之路。
阳光洒在打谷场上,照亮了那一张张或激动、或期待、或终于下定决心的脸庞,也照亮了沈微眼中那坚定而充满希望的光芒。红薯的藤蔓,将在这份契约的约束与保障下,如同绿色的希望之火,迅蔓延至清河村的每一寸土地。
喜欢系统在手:我在古代当基建女王请大家收藏:dududu系统在手:我在古代当基建女王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