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新纳兰小说>大明科举舞弊?老朱请我入朝 > 第30章 李善长入诏狱(第2页)

第30章 李善长入诏狱(第2页)

若是给朱允熥、朱允炆找老师,那么这些人确实都可以,可关键是给朱雄英找老师,那就要认真一些了。

正当朱元璋思索,群臣各抒己见之时,有人说出了一个人,顿时朝堂寂静无声。

“陛下,臣觉得,戴良此人最合适。”

开口说话的也是个小官,可他说的‘戴良’这两个字,却盖过了朝堂上的所有声音,群臣面面相觑,倒是没有人继续说话了。

而朱元璋听到这个人的名字后,似乎回想到了某些不好的记忆,脸色微沉,但最终又叹了口气,“若是戴良愿意,自然是他最合适了。”

若说当代大儒,倒是能列举出很多人,可提到戴良这个人,那些大儒可能就要自惭形秽了,戴良曾学医于朱丹溪,学经史古文于柳贯、黄溍、吴莱,学诗于余阙,博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诗文并负盛名,其诗尤胜,著有《春秋经传考》《和陶诗》《九灵山房集》等。

元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占婺州,戴良与胡翰等人被朱元璋从山中召回,为朱元璋陈述治世之道。

至正十九年正月,朱元璋授戴良为学正。

又一年,至正二十年,宋濂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

宋濂、刘基、章溢、叶琛,此四人就是浙东系发展起来的重要力量和首脑,当初的浙东系就是靠着他们的影响力从而逐渐壮大,最后甚至能与淮西系分庭抗礼,可这四人却以戴良为首,足以能见到此人的能力。

同时当初这五个人中,朱元璋也是最喜欢戴良,最看重戴良的。

昔日朱元璋驻兵金华,戴良入见,首陈天象之利,人心之归,顺天应人之举,正唯其时,朱元璋听了这话后,乐的嘴巴都合不上了,整整一夜没有睡觉。

大明开国的过程中,唯独戴良的到来是让朱元璋最高兴的。

这个人的能力和学问之强,一句话就能盖过:凡六经、百氏、兵刑、律历、数术、方技、异教外书,靡所不通。

但,可惜的事情发生了。

戴良逃走了。

同时,戴良逃走之后,投奔张士诚,在张士诚的引荐下做了元朝的“儒学提举”,前往苏州上任。

随着朱元璋的军队越发壮大,戴良已经看出来了张士诚没有任何前途,可他这个时候却依旧没有回到朱元璋的身边,他选择在渡海北上,闯过黑水洋,找元军去,他要为元朝的中兴鞠躬尽瘁。

他没有找到元朝,元朝也没有中兴。

等到明朝建立后,戴良的一班朋友宋濂、胡翰、苏伯衡、王袆等都入仕为官,戴良却选择了一条‘岩居穴处、深自韬晦’的道路。

他躲进了四明山的深处,一时间连家人也不知他的去向。

戴良这样做,还是为了躲避朱元璋的征召,哪怕朱元璋已是“今上”,戴良还是不肯出来做官。

偌大明朝,这是唯一一位朱元璋对其心心念念,可人家却根本瞧不上你朱元璋的人!

而哪怕如此,朱元璋依旧没有动怒,不止一次在刘基、沐英等人面前言戴良的好,也就是这一年年初,经过朱元璋的不懈努力,躲到深山中的戴良还是被明军翻出来了,朱元璋一脸欣喜的去见戴良,让其当官。

戴良依旧没有给朱元璋面子,把他给拒绝了,甚至朱元璋不止主动出面一次,可戴良始终拒绝,宁死也不愿意给朱元璋当官。

谁也不清楚这究竟是为什么,最终朱元璋彻底震怒,将其关押入了诏狱内。

而今,戴良还活着,在那暗无天日、阴冷潮湿的昭狱内宣誓着对朱元璋的永不屈服。

“戴良确实有资格成为皇孙老师,若他愿意出仕,自然无人能与他相比,可他怎会愿意?”

“他性格太倔强了。”

提出的这个人确实不错,可人家连朱元璋手底下的官都不愿意当,怎么可能愿意教导你的皇孙?

“陛下,臣认为,不妨请韩国公屈身一趟,入昭狱内请戴良入仕。”

又有大臣出口言道,并且也给足了充分的理由:“名儒戴良,通晓天文地理百家学说,性情倔强。非寻常人所能劝住,但人终究有回头之时,如今戴良关入昭狱内也有一月之余了,想必也已经清醒了过来。”

“若想劝说戴良,恐怕需陛下亲自前往,可陛下天潢贵胄之身,怎可入那昭狱之内?”

“而韩国公乃我大明朝开国六公之首,身份、地位,皆非其余臣子所能相比,若韩国公愿意的话,那自然是好事了。”

这位大臣,相较于前几位站出来建议的大臣,就有些特殊了,他官职并不高,为当朝太子府少詹事,总东宫内外庶务。

令人注目的是,这位太子府少詹事只有一只耳朵。

不过,当他出来建议李善长前往昭狱劝说戴良归朝后,朝堂上就无人再开口说话了,因为此人名叫杨希圣。

洪武初年,杨希圣任户部侍郎,因反对李善长主导的“茶马专营”政策,遭其弹劾‘僭越擅权’。

当时圣上震怒,将杨希圣割耳鼻后流放。

这件事情归根结底,杨希圣并没有犯下任何错误,洪武初年李善长借此'茶马专营'为淮西集团敛财,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甚至当初连皇帝朱元璋都知晓,可那时的朱元璋动不了李善长,所以只能处罚杨希圣。

而后来,李善长并未善罢甘休,就因为杨希圣举报了这件事情,杨希圣、杨希贤均因触怒李善长被严惩,家族势力遭清洗,偌大的杨氏文官大族没落。

前些年,杨希圣被召了回来,理由是官员数量不够用了,当然这是明面上的理由,很多官员暗中猜测,陛下可能是提前布局收拾李善长了。

现在由杨希圣提出,让李善长前往昭狱,这看起来太合情合理了,诏狱那是什么地方?阴冷潮湿宛若鬼蜮,谁愿意进去?罪人们吃喝拉撒都在里面,或许就有传染病什么的,让堂堂韩国公李善长进入昭狱,这不就是纯心想让李善长遭罪吗?

李善长此时脸都绿了,怒目圆睁的看着杨希圣,恨不得当堂就要破口大骂了,他刚想说什么,却不自主的看了上面一眼,发现陛下正满是期待的看着他,这让李善长心中一顿。

他硬着头皮道:“臣,愿前往昭狱一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