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电器行的买卖,火得跟炉子似的,呼呼往外冒热气。
头天收的钱,赵大刚和李娟俩人数了大半宿,手都快抽筋了,眼睛瞪得像铜铃,还是不敢信。
这钱,比这年头一般工人在厂里一年挣得都多,实打实的!
可赵淑芬不一样,这点钱在她眼里,也就是个响儿。
前世那摊子事儿,比这惊险刺激的多着呢。她心里门儿清,这才刚开头,后面有的是妖蛾子等着。
嘿,不出所料,三天不到,麻烦就找上门来了。
先是供货那边卡脖子。
之前那个挺活络的南方老板,突然就变了调,支支吾吾说货都让国营包了,没多余的给个体户。
赵大刚急得嘴角起了一圈燎泡,眼瞅着生意好,没米下锅,这不是要人命?
跟着,市里那几家国营百货、电器店,像是商量好了似的,联手开始搞事情。
他们有背景有渠道,不光是掐货源,还在报纸上、店门口阴阳怪气,说什么个体户卖的都是“水货”、“歪货”,买电器还得认准“国营正品”。
最损的是,他们开始甩卖!
收音机、电风扇,直接打骨折价,有的比进价还低,明摆着就是要用钱砸死你红星电器行。
赵大刚和李娟看着店里越来越少的货,还有明显被分流走的客人,那心又悬起来了。
开业是赚了点,可跟国营大鳄掰手腕,他们这小身板,感觉随时要被碾碎。
“妈,这下咋整啊?没货了,人家还往死里降价!”赵大刚在屋里转圈。
李娟也跟着掉眼泪:“是啊妈,咱们这点家底,可经不起这么折腾。”
赵淑芬稳稳当当地坐在那把老太师椅上,手里盘着俩核桃,听着儿子儿媳妇唉声叹气,脸上波澜不惊。
她早就等着这一出了,八十年代做生意,哪能没点风浪。
硬碰硬?现在还不是时候。
“拼价格?那是傻子才干的事。”赵淑芬撂下一句,带着股子不屑,“他们是有货有渠道,咱们暂时比不了。可他们也有短板,要命的短板。”
“短板?啥短板?”赵大刚愣了。
“服务!”赵淑芬猛地一拍扶手,“国营商店那帮大爷啥德行,你们忘了?脸拉得跟长白山似的,爱买不买,东西坏了想修?求爷爷告奶奶都不一定搭理你!咱们就打这个!”
她站起来,走到门口,指着外面还在张望的零星顾客:“人家为啥来咱这儿?货新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啥?是咱这儿舒坦!态度好,手艺硬,买得放心!”
“都给我听好了!从今儿起,咱红星电器行,不光要‘三包’,还要把服务做到骨头里去!”
赵淑芬的声音不高,但掷地有声,“大刚!你带着几个小子,技术给我往精里练!不光要会修,还要修得快、修得好!对客人,嘴甜点,手脚麻利点,别跟谁欠你钱似的!”
那用大红纸黑墨写的“三包”承诺,就贴在进门最显眼那面墙上,谁来都看得见。
赵大刚还在店里专门腾了个角落,搭了个小维修台,随时给街坊邻居搭把手看看小毛病。
这还不算完,赵淑芬又憋了个大招。
“大刚,去家属院,贴告示!就说咱红星电器行,感谢街坊邻居捧场,这个月,免费上门给老顾客检查电器!”
这下连赵大刚都懵了,免费上门?这不纯倒贴吗?
“妈,那不得亏死?”李娟的心又揪起来了。
“亏?头发长见识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