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新纳兰小说>直播我的山村生活 > 第35章 它性格比较外向(第2页)

第35章 它性格比较外向(第2页)

“就……正常说话呗。”苏晨拿起猫粮碗,走到小花藏身的地方,蹲下身,轻声唤道:“小花,别怕,出来吃点东西。”

小花犹豫了一下,在苏晨耐心的呼唤和食物的诱惑下,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飞快地叼了几口猫粮,又缩了回去,整个过程都被摄像机记录了下来。

“它以前是流浪猫,胆子比较小,现在好多了。”苏晨解释道,同时向着小花传递着安抚的情绪。

接下来,赵宇又对苏晨进行了简单的采访,问了他回乡的原因、对未来的规划,以及和动物相处的“心得”。苏晨按照和林溪月商量好的,提到了受爷爷的影响,强调了耐心和尊重。

整个拍摄过程,虽然有唠叨时不时的抢镜和灰灰的“不配合”,但总体还算顺利。

赵宇对这次的素材似乎很满意,临走前又和老支书、华老、林叔又聊了几句,再次感谢了他们的配合,并表示节目剪辑完成后会尽快安排播出。

送走了电视台的车,村口又恢复了平静,但村民们脸上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大家围着老支书和华老,七嘴八舌地打听着情况。

“怎么样?他们说啥了?”

“啥时候播啊?电视上能看见我不?”

“哎哟,我今天特意换了身新褂子,可别没拍到啊!”

华老笑呵呵地摆摆手:“都拍了都拍了,赵编导说咱们村环境好,人也精神。具体啥时候播,说是会尽快。”

老支书则望着远去的车辆,感慨道:“这是好事啊!让外面的人都知道咱们灵溪村,知道咱们这山好水好,知道咱们这些老家伙还没落伍!”

苏晨和林溪月也松了口气。虽然过程有点小插曲,但总算圆满完成。

回到院子,唠叨还在水里扑腾,似乎意犹未尽。小花小心翼翼地走到苏晨脚边,轻声“喵呜”了一声。

“走了,没事了。”苏晨蹲下身,摸了摸小花的头。

日子又恢复了往常的节奏。苏晨直播、打理药田、和动物们“交流”,林溪月忙着“灵溪源生”的事务,村里人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家都在等待着,等待着那个能在电视上看到灵溪村的时刻。

没过两天,林溪月就接到了赵宇的电话。节目剪辑好了,定在明晚播出。

消息一传开,整个灵溪村都沸腾了。村委会门前的晒谷场上,有人搬来了投影仪,周围摆满了凳子,准备组织大家一起看。

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的人影汇聚到晒谷场。孩子们跑来跑去,大人们则找好位置坐下,手里拿着蒲扇或者零食,脸上带着期待和一丝紧张。

幕布亮起,熟悉的台标出现,紧接着,画面切换,出现了灵溪村的山水景色,配着舒缓的音乐和充满磁性的旁白。

“在青山县的深处,隐藏着一个古老的村落——灵溪村。这里山清水秀,生态资源丰富,然而,和许多乡村一样,它也曾面临着发展困境和人才流失的问题……”

画面开始展现村庄的景象,百年老槐树、清澈的灵溪河、传统的民居……村民们看到熟悉的场景出现在电视里,忍不住发出一阵阵低语和惊呼。

“哎哟,这不是咱村口吗!”

“看,那是李婶家!”

“河水拍得真好看!”

接着,镜头转向了药田。旁白介绍了灵溪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水质对药材生长的影响,以及苏晨带领大家进行生态种植的模式。

华老和老支书的采访片段也穿插其中,他们讲述了村子以前的药材历史,以及对现在发展的期望。

最后,华老对着镜头,手里捻着药草,眼神温和:“灵溪的水土好,养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这药材,有灵性。”

画面又切换到了苏晨的院子。

“而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村落里,有一位年轻人的回归,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不仅带来了新的种植技术和发展理念,还拥有着一份特别的才能……”

镜头捕捉到了苏晨和动物们日常互动的画面。大黄忠诚地守在门口,将军威风凛凛地巡视,唠叨在水里欢快地扑腾,灰灰高冷地跳上跳下,小花小心翼翼地在院子里探索……

“我们发现,苏晨和这些动物之间,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默契和情感连接。他能理解它们的需求,而动物们也对他表现出极高的信任和依赖。这种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令人动容。”

镜头里,苏晨轻声呼唤着小花,小花从角落里探出头,小心翼翼地走到他身边,用小脑袋蹭了蹭他的手。画面温馨而治愈。

当唠叨在水里嘎嘎大叫,苏晨无奈地和它“对话”时,旁白解释道:“这只活泼的鸭子,是苏晨的‘萌宠天团’成员之一,它的叫声似乎在表达着某种情绪,而苏晨总能回应它,就像在进行一场独特的交流。”

看到自己在电视里出现,唠叨在苏晨院子里兴奋得扑腾得更厉害了。

灰灰高冷地躲避镜头,只给了一个背影时,旁白则形容它“拥有着独特的个性和高冷的气质,是这个小院里的‘女王’”。

节目还展现了苏晨直播的片段,以及他通过直播向外界介绍灵溪村和药材的努力。

最后,节目以灵溪村美丽的夜景和对乡村振兴的美好展望结束。

“拍得真好!咱们村上电视了!”

“苏晨那小子,真给咱们长脸!”

“你看那药田,拍出来可真精神!”

“那鸭子真搞笑,原来它叫唠叨啊!”

李婶坐在人群中,虽然之前嘴上不饶人,但这会儿看着电视里熟悉的场景和人物,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拍得倒是…还行吧。”

节目播出后,反响比预想的还要热烈。教育频道的影响力不小,节目内容又偏向正面和治愈,很快就在网上引发了讨论。

这次电视台的采访,无疑给灵溪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也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这片山水之间,生根发芽,迎来了新的生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