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景堂今日也热闹非凡,一家子围着饭桌热热闹闹的吃了饭,晚饭后贺老夫人又让人端来汤圆,有芝麻馅和豆沙馅。
随即叫人在亭子内布置起了花灯和灯谜,又摆上了一桌子的点心,众人便坐下看花灯。猜灯谜赢的人可以从贺老夫人手里拿金豆子,景春歪头看了一会儿,随即苦笑着摇摇头,这每道谜题都出的文绉绉的,看都看不懂,到底是谁出的啊!拉去杖毙了啦
一旁的贺三爷打了几个喷嚏,裹紧了身上的衣服。
一旁的哥哥姐姐却可以猜到几个,一时间亭内众人叫好,景春也充当了气氛组和观众,只和众人一起鼓掌微笑。对于哥哥姐姐们来说,什么金豆子,那都是假的,在祖父祖母和众人面前给自己长脸才是真的。
亭内众人热闹着正无暇其他,景昌悄悄的示意景春,两人一起悄悄溜出去,景昌一转角就对景春行礼道谢:“谢谢三哥哥为景昌送来衣裳,那日三婶婶登门告诉母亲,说自己为五弟弟做衣裳,可新来的裁缝师傅竟量错了五弟弟的身寸,三婶婶气的把人打出府,又觉得不能浪费,说三哥哥的身段不合适,所以才给我试试。”
贺景春摆摆手让他不用客气:“那日我一摸你的衣服就知道怎么回事,不用谢。”
看着他今日穿的青绿色暗纹衣裳,一摸用料厚实,针脚也密麻,应该是常妈妈补的,随即他好奇道:“你怎么知道是我?”
贺景昌见四下无人,凑的近些悄声道:“是三婶婶身边的秋纹姐姐,三婶让她告诉我的。”
景春这才了然,四下看看,轻轻的说:“没事,不用客气,现下不是说话的好时机,日后有事也可以来紫云院找我。”
景昌点点头,机灵的先走了:“三哥哥过会再来。”景春明白,他这是怕两人走在一起被二夫人看到。等了一会儿,正巧常妈妈来找他,他也就跟着走了。
好不容易等到了贺老太爷开金口,大家这才出门上街看花灯。
这一夜的街道比初一那天还要热闹繁华,因着几个哥哥姐姐结伴,景春便和景昌一起逛街,打铁花,放烟花,还有各色的游龙灯,周围一片叫好声,到处都是挂满了花灯,颜色十分漂亮。景春一边兴奋的感受着这份热闹,一边兴奋的在摊子上买东西。
几人玩疯了,到夜深了才恋恋不舍的回府了,景昌抱着一堆景春给他买的东西和景春告别回了自己屋里,景明却执意拉着景春要睡在永安居,说是要看看都买了什么东西。
三夫人宠着他便也答应了。
过了正月十五,过年的氛围就淡了下去,一切也恢复了正常。
两个哥哥仍旧去了四方馆上学,二叔年后坐上了正六品的寺正的位置,虽说还是个小官,但目前贺府最显而易见有前途的变成了二叔,三姐便逐渐开始目中无人了起来。
贺大爷仍旧去了平安寺,景春听到这消息时不禁笑出声,感叹贺老太爷做事还真是说一不二的性子,不愧是一家之主,不由得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随即就快要到景春启蒙开学的日子,最近时不时的就被贺老太爷和贺老夫人提溜去怡景堂听训话,说着日后要勤勉读书,争取考个功名云云,连带着大夫人也时不时的被贺老夫人叫去怡景堂叮嘱,贺老太爷也经常叫了大夫人去书房说了好几日的话,据说贺三爷也跟着去了书房。
齐国安变成了每几日来一次针灸,不像之前来的那么频繁了。
这日景春正在西厢房午睡,贺老太爷却难得的来了一次紫云院,他让常妈妈不要惊醒其他人,自己去了西厢房里,他一进门就看到了右手边的隔间做了个小书房,不大的桌子上摆放着几本草药图书,贺老太爷把其中一本正打开,他拿起来一看,正是齐国安送景春的《本草》,里面用了朱砂圈起来一些要点,竟还夹杂着两张草药的画,也不知是不是这小子画的,画的马马虎虎一样,还歪歪扭扭的标记着铜钱子,茱萸等字样。
贺老太爷又慢慢走到里边,看了看榻上,椅凳上都还放着《百家姓》和《三字经》。贺老太爷又看了看熟睡的贺景春,坐了一会思考了许久的事情,正要转身回去,却看到大夫人正得了常妈妈的报赶过来。
景春第二日照旧从怡景堂听训回来的时候,现贺老太爷正站在紫云院门口,身边站着个看起来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小男孩,一身青灰色直缀显得整个人很干练,露出穿着白色的裤脚,正跟在贺老太爷身边直直的低着头,安静如鸡的样子。
景春行过礼,只见贺老太爷笑眯眯的对自己说:“春儿,你也快去上学堂了,按照府上规矩,你身边要有书童服侍,你大哥和二哥身边都是有两个书童的,祖父今日特地去给你选的,今日才来了府上。”
说完,他对着身边的人正色道:“日后你就是三少爷身边的书童了,既是书童也是随从,好好跟着三少爷,日后他若有长进,你也好背靠大树乘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人行礼恭敬回:“是。”
贺老太爷刚要走,又想起来什么似的转头看向景春:“对了,虽说你在家上私塾,但也要长大了,过几日等前院那边收拾好间三进的院子,你就得搬去前院住了。”
景春愣了两秒,才意识到贺老太爷对着自己说话,于是忙点头:“是,多谢祖父教诲。”贺老太爷这才点了点头就离开了。
景春看着这位新来的书童,那书童却只低头看着地面,景春不知道做什么反应,过了一会儿才让他跟着自己进来。
景春想着自己以前看过的宅斗文小说,想了一会才问:“你你住哪?”那人低眉顺眼道:“贺老太爷让奴才暂时住在紫云院的倒座房,等过几日去了前面的院子再做打算。”
景春点点头,沉默了。过了一会又问:“可安置好了?有什么缺的?”
那人又答:“谢三少爷挂怀,大夫人身边的陈妈妈已经替奴才准备妥当,无甚缺的。”
景春便明白母亲也知晓了,又听着他一口一个奴才的,笑道:“你叫什么名字?”
“奴才本名叫钱阿良。本是奴才阿娘取的名,说是取了这名能保佑庄稼长得好。”景春一笑,这名字还挺有趣的。“贺老太爷说了,进了府就是奴才了,主子不满奴才的名字可以改名的。”
景春听了有点咋舌,但随后释然,古代的制度不就是这样的吗。便又问着对面头低低的人:“那你呢?你想改名吗?”阿良闻言却是抬头一脸迷茫:“三少爷取什么都行。”
景春便动了脑筋,在屋子里踱步:“阿良,钱阿良(粮),取了这名字保佑庄稼长得好”
随即有了灵感:“有了,你就叫丰穗可好?”阿良只是跪下来:“多谢三少爷赐名。”景春瞧着他反应好玩,把他拉起来笑道:“你就不问问为何?”
阿良只是继续低头:“请三少爷赐教。”
景春便向他解释道:“丰,有丰收的意思,穗,是麦穗,你阿娘希望庄稼长得好而叫你阿良,这良字又和粮食的粮同音,所以丰穗,就祝麦穗长得好,颗颗饱满,让你吃得上饭,每年都可丰收,可好?”
丰穗唰的一下又跪下去,抱着景春大腿道:“丰穗谢谢三少爷赐名。”
景春被他一跪吓了一跳,又无奈的扶他起来:“别老动不动就跪,太夸张了。”
丰穗却一脸正色:“不成,贺老太爷买了奴才下来,又叮嘱了奴才许多,要奴才懂礼守规矩,不可让外人看笑话,连累了三少爷。”
正当两人拉拉扯扯的时候,大夫人进屋:“老远就听到热闹。”
两人忙行了礼,大夫人摆摆手:“常妈妈,你是三少爷的奶妈,很多三少爷房里的规矩还需要你调教他一阵子,记得好好教。该叮嘱的要叮嘱。”
说罢盯了常妈妈一眼,常妈妈会意,带着丰穗下去了。
大夫人这才叮嘱景春道:“你既取了名,他日后就跟着你了,这是你祖父亲自给你挑的,家世也查清了没问题,你可以放心用。等过阵子院子收拾出来了你就搬进去,放心,母亲会打点好一切。”
大夫人对着景春继续关怀道:“既要搬到前院去,以后那院子就是你的小天地,日后说话做事更要注意,不要被人留住话柄。要是有什么不妥的就让常妈妈来回我明白吗?”
景春看着她叨叨絮絮的为自己安排一切,心下感动,拉着她的手,又扑到她的怀里笑着安慰她:“母亲,儿子又不是出去回不来了,只是去前院住而已。平日放了学,还是可以来母亲这的。”
大夫人不答话,只是这么看着景春,一直要把他看到心里去,双手摩擦着景春的耳朵,脑海里又响起那日父亲对她说的话。
喜欢什么?男的穿越到古代宅斗?!请大家收藏:dududu什么?男的穿越到古代宅斗?!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