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工厂进行时4-4户籍问题
蒋来娣带着三个孩子回家以后,她家房门紧锁,隐隐约约传来曹春石怒吼暴揍熊孩子和蒋来娣的声音,曹家哭声一片。
接下来的日子里,蒋来娣母子四人,再没有在肖窈面前作过妖,也不敢再去楼上打砸她的门窗。
肖窈落个清净,关上房门舒舒服服过自己的小日子。
可惜屠宰车间的工作实在太累,她一连上一个多星期的班,每天都是半夜起来,到屠宰车间累死累活干到上午九点或者十点下班,回家倒头就睡,累得想骂街的力气都没有。
她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倒头,一有空,总是在厂里转悠,或者找廖琴打探肉联厂还有没有轻省点的活计做。
廖琴说:“有到是有,但那些工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人家早就内定了,外人是干不了的。”
后来了解到肖窈是高中学历,廖琴又问:“你既然有高中学历,你们学校之前咋没给你分配工作啊?”
这年头的高中、大学生比较少,可以说,能考到高中以上文凭的学生,是凤毛麟角,高中生在这个时候都算是稀缺人才了。
在六零年代,大学生们毕业后,国家是包分配工作岗位的,一出来上班就是待编的职业,或者直接做干部。
高中毕业的学生,也很受国家重视,很多地方单位工厂缺少有文化的技术骨干和基层干部,通常都会让高中文化以上的人去担任,因此不少高校也会分配工作。
这年头的人文化程度都不高,尤其是农村,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比比皆是,在他们的眼中,有个小学初中文化,就算是文化人,有个高中、大学的文凭,那就是文曲星下凡,活脱脱的知识份子。
他们对这些知识份子既尊敬又羡慕嫉妒,尊敬知识份子脑瓜子聪明,文化高,懂得比他们这些文盲多。
羡慕这些人凭借着高文凭,可以干城里那些干净悠闲又工资高的工作,每天吃好的喝好的,一家老小都跟着享福。
嫉妒这些人不过是个读书人,凭啥过得比他们在地里累死累活干活,还吃不饱饭的工农人好。
这也是十年大动乱期间,高文化的知识份子被工农底层人们疯狂针对,往死里整的原因之一。
肖大芳拥有高中文化,却没有工作,还得往榕市找工作,肖窈也觉得很奇怪,之前就找肖小芳了解了一番。
肖小芳说,肖大芳虽然考上了高中,但由于肖一根不给她学费和生活费,她只能去借姨妈们的钱,凑学费和生活费。
可是姨妈们手头也不宽裕,不可能一直借给她,她在县里读高中的时候一直半工半学,白天读书,放学就去给人家洗衣洗鞋袜,搬煤、砖、洗碗什么的,赚点微薄的钱票。
可这些钱票杯水车薪,连她的生活费都凑不够,最终她只读了一年高中就辍学。
在这个年代,只要你读过书,哪怕你只读了一年小学,你都算是读过书的文化人,肖大芳读了一年高中,在外人眼里,她就是高中文化人。
肖大芳出了学校没多久,经过她大姨的介绍,在隔壁一个小镇上的公社应聘成一位基层干事,在她满心欢喜去上班的第二天,她发现自己应聘成功的工作被另一个人顶替了。
那人跟公社社长有关系后台,她去找公社要说法,公社给出的说法,是那人比她更适合胜任那份工作,肖大芳气愤不已,为此在公社大闹一通,质问他们既然要招另一个人,之前为什么要让她通过面试。
她不但没讨回工作,公社还以她寻事滋事为由,把她送去公安局关了好几天,把她折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
后来她才知道,她的工作之所以会被人顶替,全拜她的好后妈、好继妹见不得她好,从中作妖,把她的工作搅黄了。
此后她再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就想去榕市找工作。
肖窈对肖大芳的遭遇没什么同情感觉,只觉得肖大芳有个高中学历,不上不下的也还不错,至少能在这个年代做一个悠闲点的工作,享受国家该有的福利和薪资,已经很不错了。
肖窈如实对廖琴道:“我只读了一年高中,后面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没钱供我读书,我只能辍学。我出了学校后,在我们镇上找了一份的工作,我的工作却被人顶替,我还被对方搞进局子里,申诉无门,不得已来榕市找工作,正好听人说李师傅卖工作,这不就砸锅卖铁,求姑姑告奶奶借了很多钱买下屠宰工的工作。我觉得以我的学历,该在厂里有更大的一番作为,而不是一直在屠宰车间里杀猪!廖同志,我要真去了厂委或者工会,又或者到你们采购部上班,我们是邻居又是同事,别的不说,谁要敢欺负你,我头一个不答应!”
廖琴就缺这么一个能跟她唱红脸的‘帮手’,替她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诸多问题,顿时眼睛一亮,“就这么说定了,工会和厂委那边可能再过两月要招两个干杂活的干事,我们采购部可能也要招一两个采购员,你有高中学历,进这些岗位的资格是够了,回头我跟我公公说说,让他帮你留意一下厂里的职位,到时候厂里招工,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你。”
“成,那我先谢谢你了。”肖窈客气地往她手里塞两件淡蓝色的绵柔婴儿小衣,“这是我之前在黑市无意间淘到的苏货,当时是想着买来送给我亲戚家的小孩穿,结果我身上发生了不少事情,把这事儿给忘记了,我看廖同志你肚子也挺大了,再过一两月就要生了吧,你要不嫌弃的话,把这两套小衣拿给孩子穿吧。”
那两件婴儿衣服,自然是肖窈在末世爆发后的前两年,没事儿就四处搜寻物资搜来的。
她的空间大得一眼望不到头,可以无限存放物资,她在末世那些年,只要路过一个地方,不管锅碗瓢盆,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又或者是各种生活日用品,工业品等等,只要是没坏,能用的东西,她全都往空间里挪。
像她送去出去的婴孩衣服,还有小孩、成人衣服,她空间里起码有数十万件,她穿一辈子都穿不完,也不可能天天去黑市卖货惹人嫌疑,还不如拿两件出来做做人情。
棉布、衣料、衣服在六零年代是绝对的刚需品,也是被票据限制最多的物品之一。
廖琴虽然自身家庭条件不错,公公婆婆老公都是有工作有钱票的人,她公公还是肉联厂的大干部之一,家里不缺钱票,不过有再多的钱,也难买全国都紧缺的布票。
廖琴怀孕已经八个多月了,她的母亲和婆婆,还有兄弟姐妹亲朋啥的,没少给她张罗着给她肚子里的小孩儿做小衣。
她们做得衣服一半都是用大人穿过的旧布料缝补做得,说是小孩穿百家衣,能够驱除百病,健康长大。
另一半则用新布料做小衣,每件衣服做得很大,只因这年代大家都穷,为了让身上的衣服鞋袜多穿几年,大人们习惯给小孩子做大好几倍的衣物,鞋子也买长的,穿在身上一点都不合身。
肖窈拿得两件衣服是初生婴幼儿的尺寸,做得版型十分好看,面料摸着又是纯棉的柔软舒适,针脚很细密,不会磨红小孩子稚嫩的皮肤。
廖琴拿到那两件衣服,本来想推拒,可那两件衣服实在太好看了,她摸着爱不释手,嘴上推脱道:“肖同志,这么好的小孩衣服,我哪会嫌弃呀,这两件衣服得卖多少钱啊,你把价钱给我说说,我给你钱票,我可不能白要你的东西。”说着,假装把衣服塞回肖窈手里。
“廖同志,两件衣服而已,值当不了几个钱。”肖窈把衣服推回她手里,“你热心帮我留意工作,我还没谢谢你呢,莫不是你嫌弃这衣服不好?你要实在不想收,我只好给我亲戚了,有空我再帮你找找有没有同样的衣服。”
有空,那是哪天有空?
廖琴实在舍不得两件小衣,连忙把小衣拿过来,“哎,我就跟你客气客气而已,哪里不想要了,肖同志,我谢谢你了,以后你就称呼我小琴就好。”
肖窈微微一笑,“好,小琴,以后你叫我名字,叫我肖窈就好,也不用称呼我为同志。”
肖窈今年已经二十五岁了,比廖琴大两岁,又比肖大芳大五岁,由于她一直吃好喝好,皮肤白白嫩嫩,五官精致漂亮,看起来像个十八岁的女学生一样年轻漂亮,她占用肖大芳的身份,在年龄上倒没让人起疑。
廖琴捧着两件婴孩小衣,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她婆婆梁茹云,正坐在三十个平方屋子,隔成两个二室一厅的小客厅里择菜。
梁茹云看到她手里的衣服,择下一个嫩豌豆荚的外须问:“小琴,哪来的衣服?看着像是给奶娃子穿得吧?”
“是三楼308的肖窈给我的。”廖琴拿着衣服走到梁茹云面前,递给她看,“妈,你看,这衣服做得好看尺寸又小,等咱家二宝生出来来穿,正合适!”
梁茹云凑近看了看,“的确好看,就是这衣服是不是做得太小了点?多浪费衣料啊,颜色也都是蓝色,万一是个姑娘,穿着不太好好看。三楼那位又为什么送你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