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新纳兰小说>在三国争霸的日子基建番外 > 第82章(第1页)

第82章(第1页)

皇帝死了,董卓旧部随时会攻袭长安,王允还在这忙着排除异己,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与黄琬、马日磾有着相似心思的不止一人。

如果皇帝还活着,他们或许会坚守长安,忠君执义。

皇帝没了……那不好意思,为皇帝效死和傻乎乎地等死是两个概念。

在跑路的名单当中,荀攸占了其中一位。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前一任的黄门侍郎,曾经因为密谋诛杀董卓事泄,被董卓抓入监狱。

因为刘昀特地写信,找相国长史刘艾帮忙。在刘艾的帮忙下,荀攸并没有在长安狱中受罪,出来时状态良好。

他收到小叔叔荀彧的信,得知荀氏一族已经举族投奔陈国,又从刘艾那知道一直暗中帮助他的是陈王世子刘昀,荀攸当即联系了陈国派来的援兵,拜访群臣的住宅,一个个游说。

在荀攸的分析下,本就心生退意的朝臣纷纷动了心。

谁不想跑啊,之前被董卓的士兵拦着,又因为顾忌皇帝,所以跑不了。现在来了一支强大的护卫队,能护送他们东归,二选一,是留是走根本不用选。

于是,能跑的朝臣都跑了。而野心勃勃的那一批,荀攸并没有带人去游说。

等王允收到消息的时候,中央朝廷的群臣已经跑了一半。

王允不由心梗。

他没想到对付一个小小的蔡邕,竟然会发生如此糟糕的连锁反应,顿时后悔不已。

王允不知道的是,帮助群臣逃跑的刘昀其实早有预谋。

刘昀刚接到皇帝死讯的时候,短暂地生过物伤其类的感慨。但他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皇帝已死,长安危机四伏,一定有不少朝臣想要离开。只是城外兵荒马乱,没有那个机会。

没有机会,没关系,他刘昀来做那个创造机会的人。

于是,当王允还在决定新帝人选的时候,刘昀就秘密派了好几支军队前往京兆,伺机接人。

只要锄头挖得好,能臣一个都别跑。

收到东归人员名单的刘昀当即炫了三碗米饭。

看看名单上的豪华阵容——

三国曹魏着名的谋主,荀攸;东汉名臣,前任豫州牧,刘昀的老朋友,黄琬;东汉名士,着名文学家蔡邕,和他的女儿,着名才女蔡文姬;东汉名臣,着名经学史家的传人,一代大儒马日磾;和袁家并立的顶级大族,名臣杨彪,以及他的儿子杨修;董卓前任部将,曾数次大败关东义军,屡屡让孙坚曹操碰壁的悍将徐荣……

除此之外,还有钟繇、赵温、周忠、杨密等人,不予赘述。

哪怕这些人不一定会全部投靠他,但在承他护送的情后,以后多多少少能说得上话。

而且,以荀彧的号召力,陈国目前的实力与待遇,不说将这些人全部留下,至少也能吸纳一小半吧?

和刘昀的快乐相对照的,是王允成倍的苦闷。

成功除掉董卓,结果皇帝死了;看上了一个合适的新帝,结果半路被杀了;成功排除异己,独揽大权,结果朝臣走了一半。

事情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走,但是结局又没那么好。

王允愁眉苦脸地坐了半晌,忽然拍案而起。

“我怎么就忘了,能登基称帝的人选,我们京兆本来就有啊!”

刘范,刘诞,刘璋——这三个是益州牧刘焉的儿子,也是刘焉留在京中的质子。他们之前被董卓抓了,现在还关在郿坞呢。

虽然他们只是西汉鲁恭王的后人,没有东汉的宗室名正言顺,但是西汉的宗室也是大汉皇族的血脉啊,和东汉的一样都是刘邦的后人,足以担任正统。

想到这,王允连忙去请刘璋三兄弟。

刘璋三兄弟极为生动地感谢了王允的帮助,然后拒绝了他。

王允:……

心梗+1。

偏偏这三人身份特殊,又有益州牧刘焉这个后台,王允没法逼迫,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刘璋三兄弟离开,前去投奔他们的老爹刘焉。

王允只得绞尽脑汁地勾画新的帝王人选,为此掉了许多头发。

老奸巨猾,本身又能打的陈王肯定是不行的。沛王身子弱,万一路上死了不是又白干一场?梁王也不行,小小年纪就手段惊人,只花了一年就把梁国相架空,他可不想成为第二个梁国相。

没等王允想出名堂,董卓残余的部将李傕、郭汜率军攻进了长安。

结局不言而喻,王允身死,不愿归服乱军的朝臣被屠戮,一夜之间,长安城血流漂杵,不闻鸡犬之声。

得到这个消息时,往外逃亡的朝臣刚刚抵达弘农郡,纷纷觉得后怕。要是他们动作再慢一些,就会步王允的后尘,即便不死,落到李傕、郭汜那种人手里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大约是死里逃生带来的感官冲击,再看陈国这支护送他们的军队,想到这支军队曾多次击退追兵,战斗力惊人,甚至能在西凉军围剿下成功护送他们离开,众朝臣心中各有感触,开始有意无意地对陈国的实力进行评估。

刘艾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状若无心地提起陈国的种种传言,将陈国境内的一些革新透露给众人。

说起刘艾,他曾是董卓任命的相国长史,也是和王允一起密谋诛杀董卓的功臣之一。没人知道,刘艾其实是三面“间谍”,他真正倾向的是同为皇室的陈王,为董卓和王允效命不过是权宜之计。

他曾借着相国长史这个身份在董卓耳边敲边鼓,将江夏李通推上颍川太守之位,还暗中向陈国透露许多重要的信息,这次说服群臣东逃,他也在其中出了一份很大的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