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颍川太守李旻被董卓的部将抓住,死于镬中。
朝中下令,让江夏人李通入颍川,成为新任的颍川太守。
前一句是《后汉书》中记载的事,而后一句,在历史上全无踪迹。
因为,这个李通,是刘昀安排的人。
至于如何暗箱操作让李通成为新的颍川太守,这牵扯到他们在朝廷中暗中发展的人脉,在此暂且不提。
至于同为豫州名地的汝南郡——如今的太守名为徐璆,也是他们自己人。至此,整个豫州,除了沛、梁、鲁三国,实际上都已经纳入刘昀的掌控中。
沛国和梁国,不出意外,之后也能成为临时的盟友。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将袁术赶出南阳。
另一边,兖州刺史刘岱——身为关东义军诸侯之一的他,察觉到东郡太守桥瑁的野心与小动作,设计将对方诛杀。
杀完桥瑁的刘岱听说自己的兖州进了一队偷粮的小贼,和山阳郡太守袁遗一起率兵回到昌邑。一经逼问,得知这些小贼竟是鲁王的亲兵。
刘岱觉得不可思议,再一打听,竟然听到鲁王出兵征讨沛国的消息。
素来持正的刘岱无法忍受鲁王这种不出兵兴讨逆贼,反而把刀子对着自己人捅的举措。别人或许会顾及鲁王的宗室身份,不愿多管,刘岱不会。他自己也是宗室出身,当即写了一份檄文,怒骂鲁王。
鲁王心中暗恨,暗中联系东部的青州黄巾军,帮助他们入侵兖州。
一时之间,刘岱自顾不暇,再顾不上南部的鲁王。
鲁国和沛国交战,短短两个月内,各有胜负。
兖州刺史刘岱威望不凡,渤海太守袁绍和奋武将军公孙瓒都想和他交好,各自想了办法。
袁绍与刘岱结亲,把自己的妻子孩子安置在刘岱的领地。公孙瓒则是给刘岱送了一支骑兵,其中,里面有一位年轻的小将,名为赵云。
当听到这个消息,刘昀含在口中的一口温水差点喷出。
这不对吧——公孙瓒给刘岱送人,这个他知道;赵云曾经归附于公孙瓒,这个他也知道。
可是赵云投效公孙瓒不是初平二年(191年)的事吗?现在才初平元年(190年),怎么赵云就出现了,还被公孙瓒赛入了送给刘岱的队伍。
刘昀震惊了好半晌,恢复冷静。
罢了罢了,他都把刚侯李通推上颍川太守这个位置,赵云出现在刘岱的领地,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对吧?
刘昀心平气和地想着,心中的小锄头蠢蠢欲动。
然而,还没等刘昀的小锄头伸向兖州,兖州西部就传来一个让他惊愕万分的消息。
——黑山军悄悄下了太行山,偷袭兖州的陈留郡。
陈留郡太守张邈不敌,被乱军将领白绕杀死。
某个瞬间,刘昀以为这个死掉的张邈只是同名,不是身为曹操发小的那个张邈。
要知道,史书上的张邈可是活到了195年,参与了背叛曹操、和陈宫一起将兖州献给吕布、险些让曹操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大事,怎么会这么轻易地就死在黑山军的手里?
刘昀下意识地让人核实情报。在多次调查后,他终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张邈真的死了,被黑山军所杀。
一时之间,刘昀觉得后背有些发凉。
哪怕早就知道战争残酷,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张邈的死还是如同一个醒目的红色感叹号,向他发出警示——
史书不是阎王簿,也不是保命符。
一切变数,既有可能正向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有可能负向带走一个人的性命。
“那陈留郡——”他立即询问陈留郡的境况。
无怪乎刘昀紧张,陈留郡与陈国接壤,正位于陈国的北方。陈国北部有一部分土地像拼图一样嵌进陈留郡的腹地,要是陈留郡沦陷,成为乱军肆意劫掠的后花园,甚至毁去城防建筑,那么陈国就等同于后花园敞开,暴露在乱军的视野中。
“陈留郡落于黑山军之手。他们四处劫掠,本想抢完陈留城内的粮草就跑,但是……”徐茂皱了皱眉,神色间带着躁郁,“陈留城的粮食和马草早就运去酸枣,成为义军后方储备。为此,张邈颇有微词,甚至因为言语过激而得罪了袁绍,又哪来的粮草给乱军劫掠?乱军找不到粮食,就想杀人泄愤。这个时候,陈留郡内一个曾来过陈国的商人为了保命,就和黑山军的贼人说‘陈国富庶,穰穰满家’。黑山军听了,就继续南下,试图到我陈国境内抢劫。”
这几年,因为各种灾乱,各州的粮食收成都不太好。黑山军是与黄巾军、白波军相似的变民团体,藏于山中,不事生产,吃完了粮食就出来抢。离太行山最近,又地势平坦的兖州就成了他们的移动宝库。
如今因为关东征讨董卓的义军聚集,陈留郡的粮食被运走,黑山军抢不到粮食,再加上那个商人说的话,他们会盯上陈国,刘昀真的一点也不意外。
陈国同样地势平坦,缺乏山险,在他们看来易攻难守,顺路南下劫掠也就是多费两天的事。
刘昀这时有了一种“终究还是来了”的感慨。
他原本想趁着众诸侯聚焦董卓的这两年,再悄悄发展一波,把陈国的基础建设做个升级。可到底计划赶不上变化,好在,他并不是一点准备也没有。
为了防止随时有可能出现的变数,在董卓进京之前,他就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文盛,将我们藏在阳夏地窖的兵甲取出来。”
“是!”
刘昀离开堂屋,正要去天工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