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新纳兰小说>一百首诗词 > 第33章 曹植洛神赋(第3页)

第33章 曹植洛神赋(第3页)

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洛神缓缓张开朱唇,陈述人神交往的大道理。说明她明白两人因身份差异难以结合,不得不面对现实。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她怨恨人神之间的道路不同,感慨自己正当盛年却不能与曹植在一起。表达出洛神对这段感情的无奈与悲哀。

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洛神举起罗袖掩面哭泣,泪水滚滚流淌,沾湿了衣襟。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将她的悲痛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哀悼这次美好的相会永远断绝,哀伤从此一去便各在一方。深刻地表达出洛神对分离的痛心与不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没有什么微薄的情意可表达爱慕,只能献上江南的明珠耳坠。以献物之举,传达出洛神对曹植的深情。

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虽然自己将永远幽居在阴间,但会永远把心寄托给曹植。表明洛神对曹植的感情坚定不移。

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曹植还没反应过来洛神已经离去,心中惆怅,洛神的神光也消失不见。描绘出曹植面对洛神离去的恍惚与失落。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曹植离开低地登上高处,脚步虽已前行,但心神却仍留在原地。生动地表现出他离开时的身心分离,对洛神的眷恋不舍。

遗情想像,顾望怀愁:他沉浸在对洛神的情感和想象中,回头张望,满心都是忧愁。突出曹植对洛神的思念之深,以及分离后的痛苦。

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希望洛神的身影再次出现,便驾着轻舟逆流而上追寻。体现出曹植对再次见到洛神的渴望,以及他的执着。

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他在长河上漂浮,忘记了返回,思绪绵绵不断,对洛神的爱慕之情愈强烈。进一步强调他对洛神的思念之深,无法自拔。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夜晚,他忧心忡忡难以入眠,直到清晨繁霜沾满衣裳。通过描写夜晚的状态,展现出曹植因思念洛神而备受煎熬。

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无奈之下,只能命令仆人驾车,准备返回东方的封地。表明他不得不接受现实,踏上归途。

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他握住缰绳,举起马鞭,却因心中惆怅,徘徊不前,难以离去。生动地描绘出曹植离开时的犹豫与不舍,将他对洛神的眷恋之情推向高潮。

……

句译: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译:黄初三年,我前往京城洛阳朝觐,回来时渡过洛水。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译:古人说,这条河的神灵,名字叫做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译:我有感于宋玉向楚王描述神女的故事,于是创作了这篇赋,它的文辞如下: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译:我从京城出,打算返回东方的封邑。我背对着伊阙山,越过轘辕山,经过通谷,登上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译:这时太阳已经西斜,车马都很疲惫。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译:于是我在长着杜衡草的岸边解下驾车的马,在种着芝草的地里喂马,在阳林漫步,纵目眺望洛水。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译:就在这时,我的精神恍惚,思绪飘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译:低头时还没有察觉什么,抬头却看到了奇异的景象。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译:我看见一位美丽的女子,站在山岩的旁边。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

译:我便拉着车夫,对他说:“你看到那边那个人了吗?她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

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译:车夫回答说:“我听说洛水的神灵,名字叫宓妃。那么君王您所见到的,莫非就是她吗?她的样子是怎样的,我很想听听。”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译:我告诉他说:她的身形,轻盈优美如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蜿蜒柔曲似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如秋天盛开的菊花,丰茂繁盛像春天的青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译:她若隐若现,仿佛轻云遮蔽了明月;她飘动摇曳,好像回风旋舞的雪花。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译:远远望去,明亮得如同太阳从朝霞中升起;靠近观看,鲜艳得犹如荷花从碧绿的水波中挺出。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