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么好的享受。谁能忍得住?换成是我的话,我也是忍不住的。辨别力何其艰难,又何其困难呢?我的祖先也是周太公呢!我有气无力的又想到了我那位败光家产的某位祖宗。我想,看来是因为过度享乐,而被上天剥夺了辨别对错的能力。
所以谚曰:从善如登。
所以,即使被众人簇拥上去进献谏言,我依然抑郁的想:我不想劝,实际上,为了生命与富贵,我只想赞同。我琢磨着,这聪明人估计是做不成了。看来我这同僚都很聪明。反正肉食者已经当上了,虽然可惜无法再进一步,但适可而止亦是保命之道。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劝人拒绝享受无异于劝人吃苦、天打雷劈。
所以,我还是不想劝。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哎,这本就是一场淘汰赛。
所以,倘若一个人因现实的痛苦而想从享受中获取欢乐,那为什么要劝阻呢?现实想必是太痛苦了。因为能承受这大任的人毕竟是少数嘛。因为这种劝阻无异于谋财害命嘛。
一件事成与不成,取决于劝与不劝,我知道这样的劝,基本上是不成的。所以我也没打算劝成。实际上,我只想夸赞他,琢磨着这样夸领赏的可能性。何必因阻止别人享受生活而赔上自己的性命呢?又何必因为自己的功利心而打扰别人的好心情呢?
所以我就与鲁庄公说:
不可。
不可以去。
夫礼,所以正民也。
礼,是用来端正百姓的。
是故先王制诸侯,
所以先王为诸侯订下制度,
使五年四王、一相朝。
规定诸侯每五年要派使臣聘见天子四次,
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
终则讲于会,
事情结束后就集中在一起讲习礼仪,
以正班爵之义,
用以厘正爵位的尊卑,
帅长幼之序,
遵循长幼的次序,
训上下之则,
讲求上下的法度,
制财用之节,
确定纳贡的标准,
其间无由荒怠。
在这期间不可以缺席或者怠慢。
夫齐弃太公之法而观民于社,
现在齐国废弃始祖太公望的法制,让大家去观看社祭,
君为是举而往观之,
您因为这种事情前去,
非故业也,
是没有先例的,
何以训民?
以后还怎么训导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