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新纳兰小说>我在古代搞建设by > 第52章 红薯遍清河(第1页)

第52章 红薯遍清河(第1页)

九千九百两龙头银票带来的眩晕感尚未完全平息,老宅樟木箱底压着的巨资如同蛰伏的火山,蕴藏着足以焚毁赵家根基的炽热能量。然而,沈微并未被这骤然降临的财富冲昏头脑,更没有沉溺于朱雀大街宝聚斋那场疯狂的竞价喧嚣。她深知,玻璃之利虽巨,终究是悬于高阁的奇珍,于这清河县最底层的呻吟与饥饿,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真正的根基,需要扎在泥土里,扎在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被赵家盘剥得只剩一把瘦骨头的佃农心坎上。

初夏的风,裹挟着日渐浓郁的暑气和河畔湿润的水汽,吹过城南那片曾经荒芜、如今却被规整得生机勃勃的坡地。绿意不再是稀稀拉拉的杂草,而是连成一片、郁郁葱葱、肥厚宽大的薯叶!叶片在阳光下油亮得几乎反光,层层叠叠,如同一片起伏的绿色海洋,一直蔓延到远处河岸。这是沈微以“沈记”名义,用窑厂第一笔进项预付的定金,与几十户最贫苦、最无路可走的佃农签下契约,试种下的希望——红薯。

窑厂那边,新式窑炉日夜不息地吞吐着火焰,玻璃器皿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周大山带领的工匠们挥汗如雨,空气中弥漫着灼热与希望。沈微却将更多的心神,投向了这片绿色的海洋。她时常带着阿七,顶着日渐毒辣的日头,行走在田埂间。不再是清冷孤高的“妖女”或“神医”,她挽起裤脚,穿着最寻常的粗布衣衫,蹲下身,仔细查看薯叶的长势,用手指捻开垄间的泥土,观察块茎的膨大情况。汗水顺着额角滑落,滴入泥土,她却浑然不觉,眉宇间是专注与期待。

“沈姑娘,您看这叶子,多肥实!”

“是啊是啊,往年这时候,地里光秃秃的,哪见过这么旺的势头!”

“沈姑娘,这垄沟还要再深些吗?”

“东家,您给的这苗子,真是神了!才两个多月,藤就爬满了!”

每当她出现,那些黝黑、布满皱纹的脸上便绽开自内心的笑容和敬畏。佃农们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带着小心翼翼的讨好,更多的是难以言喻的感激和希望。他们叫她“沈姑娘”、“东家”,语气里透着前所未有的亲昵与信赖。沈微耐心地解答着问题,指点着培土、翻藤的技巧,声音平和,没有半分架子。她看着那些被沉重生活压弯了腰的脊梁,因这片蓬勃的绿意而挺直了几分,看着他们浑浊的眼睛里重新燃起的光,一种奇异的暖流,如同细小的温泉,悄然浸润着她因人心凉薄而结着硬痂的心湖。这暖流与玻璃带来的财富狂喜截然不同,它更踏实,更绵长,带着泥土的芬芳和生命的韧劲。

阿七跟在后面,看着自家姐姐蹲在泥地里,和那些最穷苦的农人细细交谈,看着她被阳光晒得微红的脸颊和专注的侧影,少年眼中充满了纯粹的崇拜和自豪。这才是他的姐姐,心怀悲悯,脚踏实地。

这一日,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弥漫着露水和泥土混合的清新气息。沈微正与窑厂赶来的账房先生核对一批新订单的银钱支出,老宅那扇加固过的院门外,却传来一阵不同寻常的、压抑着巨大兴奋的嘈杂声。

“沈姑娘!沈姑娘!开开门啊!”

“大喜!天大的喜事!”

“成了!成了啊!”

声音里带着哭腔,又夹着狂喜的颤抖,是村东头王老实的声音!沈微心中猛地一跳,放下手中的账册,快步走向院门。阿七已抢先一步拉开了门闩。

门开处,景象让沈微和阿七都瞬间怔住!

门外狭窄的土巷,几乎被黑压压的人群堵得水泄不通!打头的正是王老实,他身后跟着几十个当初签了契约的佃农,还有更多闻讯赶来看热闹的村民。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近乎癫狂的喜色,眼睛瞪得溜圆,脸颊因激动而涨得通红。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肩上扛着、怀里抱着、甚至用独轮车推着的——红薯!

不是想象中的稀稀拉拉,而是堆积如山!沉甸甸的、沾满新鲜湿润泥土的红薯,如同一个个饱满的奇迹,在熹微的晨光下散着泥土的芬芳和丰收的喜悦!

王老实激动得语无伦次,他猛地将肩上沉甸甸的大竹筐放下,竹筐落地出沉闷的声响。他颤抖着双手,从筐里捧出几个红薯,每一个都有成年男子拳头大小,皮色紫红鲜亮,形态饱满滚圆,有些甚至因为过于肥大而裂开了口子,露出里面雪白微黄的薯肉!

“沈姑娘!您看!您快看啊!”王老实的声音带着哭腔,高高举起手中的红薯,仿佛捧着稀世珍宝,“挖出来了!都挖出来了!老天爷开眼啊!从没见过这么大的薯!一窝藤下面,密密麻麻,全是!全是宝贝啊!”他粗糙的手指抚摸着红薯光滑的表皮,浑浊的泪水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滚滚而下,“我老王种了一辈子地,刨过多少土坷垃,就没见过这么肯长的东西!这一亩坡地…这一亩坡地怕是能出…能出两千斤!两千斤啊!”最后那个数字,他几乎是嘶吼出来的,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狂喜和宣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两千斤?!”人群瞬间炸开了锅!惊呼声、抽气声此起彼伏!这个数字,对于世代在贫瘠土地上刨食、亩产粟米不过二三百斤的佃农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是梦里都不敢想的神迹!

“我的天爷!王老实你没疯吧?”

“两千斤?那得堆成山了!”

“快!快让我看看!”

“真的!是真的!你看老李家推的那车!”

“神了!这红薯真是神了!”

人群骚动起来,纷纷围向王老实和旁边其他佃农带来的红薯筐。一双双粗糙、布满老茧的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那些沉甸甸、沾着湿泥的红薯,掂量着,惊叹着,眼神里充满了狂热的崇拜和劫后余生般的巨大喜悦!有了这些红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冬天不会饿死!意味着家里的老人孩子能吃饱肚子!意味着他们终于有了对抗赵家沉重租子的一丝喘息之机!

“沈姑娘!活菩萨啊!”一个头花白、瘦得只剩一把骨头的老妪,颤巍巍地挤出人群,扑通一声就跪倒在沈微面前,布满青筋的双手死死抓住沈微的裙角,老泪纵横,“老婆子一家七口,去年冬天饿死了俩娃啊!要不是您…要不是您给这红薯苗,签了契…今年…今年我们一家子都要填了乱葬岗啊!您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活菩萨啊!”她哭得声嘶力竭,额头重重地磕在冰冷的泥地上。

“使不得!快起来!”沈微心头剧震,一股强烈的酸涩猛地冲上鼻尖,眼眶瞬间热。她急忙俯身,用力搀扶起老妇人。老人枯瘦的手臂硌得她生疼,那绝望的哭诉和此刻狂喜的泪水,像滚烫的烙铁,狠狠烫在她的心上。

“沈姑娘大恩大德!”

“红薯娘子!您是救苦救难的‘红薯娘子’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