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新纳兰小说>我在古代搞建设by > 第17章 匣中藏金沃野生光(第2页)

第17章 匣中藏金沃野生光(第2页)

是抗病性更强?耐旱耐涝?生长周期缩短?

还是单位面积产量能突破这个时代红薯的极限?

或者…味道和营养价值也得到提升?

无数的可能性如同绚烂的烟花,在她脑海中竞相绽放!她仿佛看到这些深紫色的精灵,在施足了堆肥、被曲辕犁深耕过的沃土里,疯狂地伸展根系,贪婪地吸收养分,藤蔓铺满田垄,最终在地下结出累累的、硕大如瓜的块茎!金黄色的薯肉蒸腾出香甜的热气,堆满仓廪,不仅喂饱自己和身边人,更能惠及整个清河村,甚至更远的地方!

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如同初升的朝阳,瞬间驱散了所有的阴霾,将她的整个心灵都照亮了!一种比获得“第一桶金”更宏大、更深远、更触及根本的激动和希望,在她胸中汹涌澎湃!

这不是一锤子买卖的农具,这是可以自我繁衍、源源不断创造粮食的种子!是活着的希望!是真正解决温饱、改变底层生存状态的基石!系统优化的“高产”二字,更是为这份希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小桃,”沈微的声音带着一丝梦幻般的激动,她拿起一块沉甸甸的种薯,举到眼前,对着晨光仔细端详,“看到了吗?这不是普通的红薯,这是…这是能让荒地变粮仓的宝贝!是真正的‘金疙瘩’!”

小桃似懂非懂,但被沈微眼中那近乎燃烧的光芒所感染,也用力地点点头:“嗯!小姐说是宝贝,那一定是天底下最好的宝贝!”

(中)

获得至宝的激动过后,是更加审慎的对待。沈微深知,再好的种子,也需要科学的培育才能挥其潜力。系统奖励只有这宝贵的五公斤,每一块种薯都弥足珍贵,不容有失。

她小心翼翼地用干净的旧布将种薯重新包好,暂时存放在屋内阴凉干燥处。随即,她立刻投入了育苗的准备工作中。

脑海中清晰的知识流成了她的行动指南:

育苗时间:红薯育苗需要温暖环境,早春气温尚不稳定,需搭建简易温床。

种薯处理:系统优化的种薯虽完美,仍需进行基本的消毒和催芽处理,以激最大潜能。

温床选址:背风向阳,靠近水源,土壤疏松肥沃。

后院堆肥成功的那片区域成了选。那里的土壤因堆肥渗透和微生物活动,变得异常疏松肥沃。沈微和小桃立刻动手,在堆肥堆旁边清理出一块平整的土地。

“小桃,去抱些干稻草来,要干净点的!”沈微指挥着。

“再去灶膛里扒些草木灰,要凉透的细灰!”

“还有水!晒过的温水!”

小桃像只勤快的小蜜蜂,来回奔忙。沈微则根据知识,开始构筑温床。她先用铁锹挖出一个浅坑,底部铺上一层厚厚的、蓬松的干稻草作为隔热保温层。然后在稻草上均匀铺撒一层约两指厚的、凉透的细草木灰——保温、吸湿、防虫、提供钾肥。

“小姐,草木灰铺好了!稻草也铺了两层!”小桃抹着汗报告。

“好!”沈微点头,拿起那些珍贵的深紫色种薯,“现在,该请我们的‘金疙瘩’入住了。”

她按照知识,仔细检查每一块种薯,确保表皮无损伤。然后,她取来一个陶盆,倒入少量温水,又小心地加入一点点之前收集的草木灰,搅拌均匀,形成一种淡灰色的消毒液。

“这叫草木灰浸液,能杀菌防病。”沈微一边解释,一边将种薯一块块放入陶盆中,轻轻漂洗。深紫色的表皮在灰水中显得更加神秘。

浸泡约一刻钟后,沈微将种薯捞出,放在干净的旧布上沥干水分。接着,便是催芽的关键一步。

她让小桃取来一块厚实的、吸水性好的旧麻布,用温水浸透后拧干至不滴水的状态。然后,她将沥干的种薯,按照芽眼(藤蔓切口处)向上的方向,整齐地排放在湿润的麻布上。一层排满,再覆盖一层同样湿润的麻布。

“这叫‘沙床催芽法’的简易版,用湿布代替湿沙。”沈微将包裹着种薯的湿布小心地放入温床中,覆盖在草木灰层上,“保持湿润和温暖,芽眼很快就会萌动。”

最后,她在湿布包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稻草用于保湿,再用几根柔韧的树枝在温床上方弯成拱形,覆上家里唯一一块相对完好的旧油布,形成一个简易的保温保湿小拱棚。

阳光透过油布照射进来,温床内部形成了一个温暖湿润的小环境。沈微蹲在温床边,手指轻轻触摸油布下的湿布包,感受着那微微的暖意,仿佛能感应到里面沉睡的生命力正在被唤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后每天早晚,都要检查里面的湿度。布干了,就用喷壶喷点温水,保持湿润,但不能积水。”沈微叮嘱小桃,“温度嘛…白天有太阳,棚里应该够暖。晚上如果太冷,咱们得想办法加点覆盖。”

“嗯!小桃记住了!”小桃用力点头,看着这个由小姐亲手搭建的、笼罩着油布的小小“宫殿”,眼神充满了虔诚和期待。这里面躺着的,可是能让荒地变粮仓的“金疙瘩”啊!

处理完种薯,沈微的目光又投向了那三亩薄田。堆肥的成功给了土地基础养分,但要让系统优化的红薯挥最大潜力,还需要更精细的准备。

“深耕只是开始,还得起垄。”沈微指着田地对小桃说,“红薯喜欢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起垄种植,既能增加土层厚度利于块茎膨大,又能排水防涝。”

她拿起铁锹,亲自下田示范。在施过堆肥的田垄上,挖出深沟,将沟底的土翻到两边,形成一条条高出地面尺余、顶部平整的土垄。垄与垄之间,留下便于行走和排水的沟渠。

这工作比单纯的翻地更耗体力。沈微挥汗如雨,但想到那些深紫色的种薯未来将在这精心准备的垄床上茁壮成长,心中便充满了干劲。

(下)

时间在忙碌与期待中悄然流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