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按照汉律,口税23钱,所以杨秋人头税有23钱。
&esp;&esp;杨东和张晚是成年人,所以交的是算赋,一个人是120钱,两个人就是240钱。
&esp;&esp;所以杨秋家人头税需要263钱。
&esp;&esp;当然,这一年到头的税赋还不只是如此,按照汉律,他们家的户税也得交。
&esp;&esp;在官吏那里,她家家产算贫穷的,所以一年户赋32钱。
&esp;&esp;但这还没有完,因为狗日的汉家天子不做人,原本田租是交粮食的。但是汉桓帝的时候要求每亩地加赋10钱,汉灵帝的时候再加10钱,据说是要修宫室。
&esp;&esp;所以杨秋家20亩地需要每年400钱。而作为汉家天子,升斗小民每年还要给天子交献费,每年63钱孝敬给天子。
&esp;&esp;到这里为止,已经需要交758钱了。
&esp;&esp;但还有一个大头没算进去,那就是徭役制度。
&esp;&esp;徭役制度分为更卒、正卒、戍卒。
&esp;&esp;更卒又有两种,居更,践更。
&esp;&esp;居更是指在本县服役,一般是修墙挖渠之类的,需要免费下苦力一个月。
&esp;&esp;践更是指在本县之外的地方去服役,一般就是到郡府了。
&esp;&esp;可是实际操作中,每年哪里需要这么多人服役?又不是每年都要修墙挖渠。
&esp;&esp;所以由此产生了一个制度,那就是更赋。既然不需要人服役了,你就没有履行义务,你这个叫过更,所以又要上交300钱。
&esp;&esp;而汉朝服役他是男女公平的,男的女的都得给我下苦力,所以杨秋家更赋就是600钱了。
&esp;&esp;接着就是正卒、戍卒,正卒是去都城给朝廷当兵,这个待遇好,但几率小,选的都是壮士。
&esp;&esp;戍卒,那就是成年男丁每年到边疆戍守三天,居住在雁门郡还好,去边疆他近啊。
&esp;&esp;但对于中原和南方人来说,到边疆戍守,路上走都得要一两个月,还要自备路费和干粮。
&esp;&esp;所以这个制度基本实行不下去,最后就衍生了替人戍守这个活。
&esp;&esp;庶民不去戍守,但边疆还得有士兵守啊,所以一年交300钱就免了戍卒这个义务了。
&esp;&esp;然后这么一算,杨秋家758钱,加上更赋600钱,戍卒300钱,最后一年要交1658钱。
&esp;&esp;但税赋不只是如此,田租每年需要十税一,就是你每年种地的粮食上交十分之一。
&esp;&esp;当然,汉家天子曾经有过三十税一,但这些年天子没钱,改了!
&esp;&esp;杨秋家20亩地,按照制度,田地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杨秋家都是中等田,中等田属于定额征收,一亩地2石粮食。
&esp;&esp;不管今年收成好不好,反正20亩地,那就是一年40石粮食,给朝廷田租最后就是要上交4石粮食。
&esp;&esp;最后家里就只剩下了三十多石粮食,这还是丰收的年头。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