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斜斜照进市三中的公告栏,林小羽踮着脚张贴“青春小卫士”招新海报。海报上,陈雨欣绘制的根系图案蜿蜒交错,将护胸衣、护嗓含片、海螺扩音器等元素串联成网。风卷起她浅褐色的短,她下意识按住被吹起的海报角,却现下方早已贴满了同学们的留言——“算我一个!”“想和你们一起守护生音!”
“小羽姐!”李明抱着一摞报名表跑来,变声期的嗓音依然沙哑,却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今早又有二十个同学报名,连隔壁班最内向的晓雯都来了!”他胸前别着新领到的“根系徽章”,徽章上缠绕的银丝在阳光下泛着微光。
张浩然背着装满设备的双肩包匆匆赶来,书包侧袋露出半截未完成的山核桃木雕——这次雕的是展翅的雄鹰。“牧区的直播设备调试好了,”他抹了把额头的汗,“卓玛说等雪化了,要带我们去看会唱歌的雪山。”
然而,喜悦并未持续太久。教导主任的办公室里,投诉电话此起彼伏。“什么护胸衣讲座?我女儿回家就问奇怪的问题!”“男生学什么护嗓?净搞些不务正业的东西!”林小羽攥着话筒的手指关节白,听筒里传来的指责声,像冬日的寒风,直直往骨头缝里钻。
“别灰心。”苏晴老师推门而入,手中拿着一叠厚厚的信件,“看看这些。”信纸展开,是各地青少年的来信——有因声音怪异被孤立的小镇男孩,有因育过早不敢上学的乡村女孩,字里行间满是对理解与帮助的渴望。最下方,一张泛黄的照片引起小羽注意:年轻时的苏晴站在留守儿童学校前,胸前别着褪色的“平胸女孩”徽章。
“当年我也被质疑过,”苏晴老师轻轻抚摸照片,“但当我看到孩子们眼里重新有了光,就知道一切都值得。”她将信件递给小羽,“这些声音,正等着你们去倾听。”
放学后的社区活动中心,“青春小卫士”第一次全员会议正在进行。来自牧区、渔村、山区的代表通过视频连线参会,卓玛的藏袍上还沾着未化的雪,小兰的苗绣围裙绣着新设计的根系图案。“我们遇到了新问题,”小羽点开ppt,上面是收集到的各种困惑,“有同学说,和父母沟通青春期话题时,总是被敷衍过去。”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突然,渔村的阿海举起海螺扩音器:“要不我们办亲子工作坊?就像我们海边修补渔网,大人小孩一起动手,边做边聊!”他的提议得到热烈响应,大家迅分工:陈雨欣负责设计互动游戏,张浩然联系家长志愿者,李明主动承担起翻译藏语、苗语资料的任务。
筹备工作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次模拟活动时,家长们局促地坐在角落,有的低头刷手机,有的小声抱怨浪费时间。小羽深吸一口气,打开投影仪,屏幕上出现一张张匿名留言截图:“妈妈总说我矫情”“爸爸听到‘月经’就黑脸”“我不敢告诉他们我害怕”。
“这些话,或许你们的孩子也想说。”小羽的声音不大,却像重锤敲击在每个人心上。她转头看向李明的父亲——这位开货车的汉子也在参会,此刻正盯着屏幕,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裤腿。
活动在紧张与期待中正式开始。陈雨欣设计的“身体拼图”游戏让气氛逐渐活跃,家长和孩子合作拼出青春期身体变化的模型;张浩然带领大家用山核桃壳制作护嗓饰品,边做边讲解科学知识;小兰则教大家用苗绣在护胸布上绣下祝福的话语。
“原来变声期是这样的过程……”李明的父亲突然开口,粗糙的大手握着儿子送的护嗓项链,“儿子,以前爸爸不懂,以后不会再让你憋在心里了。”李明的眼眶瞬间湿润,父子俩的手,第一次在众人面前紧紧相握。
活动结束时,暮色已悄然降临。小羽站在社区广场,看着家长和孩子们笑着离开,有的手挽手,有的肩并肩。远处,生物园的山核桃树在风中沙沙作响,根系在地下不断延伸,与此刻人与人之间新织就的理解之网,遥相呼应。
回到家,小羽打开日记本,郑重写下:“我们不仅是青春的守护者,更是连接彼此的织网人。当偏见的坚冰被理解融化,每一颗渴望被倾听的心,都会成为照亮成长之路的星星。”窗外,月光温柔地洒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在这片月光下,新的故事,正在悄然生长。
喜欢青春向阳生长请大家收藏:dududu青春向阳生长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