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新纳兰小说>青春仓促 > 第49章 风雪同行(第1页)

第49章 风雪同行(第1页)

冬日的第一场雪悄无声息地覆盖了城市,活动中心的暖气管出轻微的嗡鸣。林小羽握着听筒,电话线那头传来卓玛焦急的声音:“暴风雪提前来了,孩子们的护具还没送到!”她望向窗外,积雪已没过脚踝,天气预报里的橙色预警在手机屏幕上格外刺眼。

“启动应急预案!”林小羽挂断电话,立即召集团队。张浩然迅打开物资清单,手指划过冻得红:“牧区急需的智能护胸衣还剩三箱,可通往雪山的公路已经封了。”陈雨欣将地图摊在桌上,铅笔尖在省道交汇处重重画圈:“或许可以联系直升机,但费用……”话音未落,李诗涵抱着一摞文件冲进来,睫毛上还沾着雪粒:“慈善总会愿意特批应急资金!”

与此同时,活动中心内部也暗流涌动。随着牧区与城市儿童交流项目的推进,新的问题浮出水面。一位流动儿童家长怒气冲冲地找到林小羽,手中挥舞着孩子的日记本:“为什么要教我家孩子学藏语?学好普通话才是正经事!”林小羽翻开日记,稚嫩的字迹写着:“阿旺教我唱雪山的歌,可爸爸说那是没用的东西。”

“这些交流不只是语言学习,”林小羽耐心解释,“当孩子们了解不同的成长环境,才能学会真正的包容。”她想起阿旺如今开朗的模样,那个曾因变声期自卑的男孩,现在正通过视频教流动儿童制作牦牛皮护腕。但家长的固执出想象,对方冷哼一声:“我只看成绩,别的都是瞎耽误工夫!”

运输危机却容不得团队多做停留。李明主动请缨,与救援队一同踏上风雪之路。越野车在盘山公路上艰难前行,车轮碾过冰面出刺耳的摩擦声。李明紧握着装有护具的保温箱,山核桃木雕的护身符在胸前摇晃——那是牧区孩子临别时送给他的礼物。当车辆被困在弯道,他毫不犹豫地背起物资,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徒步前行。

活动中心这边,陈雨欣和李诗涵正组织孩子们制作应急保暖用品。彩纸在指尖翻飞,很快变成一只只色彩鲜艳的羊毛毡手套;废弃布料被缝制成简易护耳,上面绣着向日葵和雪山的图案。林小羽则守在视频通话前,一边安抚牧区焦急的家长,一边指导孩子们用有限的材料制作临时护具。

线上平台此时也炸开了锅。有人布视频质疑“青春小卫士”在极端天气下冒险运输的必要性,评论区迅被“作秀”“不考虑安全”等负面言论淹没。张浩然顶着风雪打开直播,镜头里,他的睫毛结满冰霜,身后是奋力铲雪的救援队员:“大家看,这些护具不是冰冷的物资,是孩子们对抗严寒的勇气。”直播间的点赞数开始疯狂上涨,匿名捐赠如雪花般涌入。

当李明终于抵达牧区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红了眼眶。卓玛带领孩子们在风雪中排成一列,用身体组成人墙保护帐篷。接过护具的瞬间,一个藏族女孩突然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喊道:“谢谢哥哥!”李明摸了摸她冻红的脸蛋,现孩子们自制的护胸衣竟是用旧毛毯和木珠串成的。

文化冲突在交流活动中进一步激化。城市孩子带来的电子设备让牧区少年既好奇又抵触,有个男孩甚至摔了平板电脑:“我们不需要这些!”而城市孩子面对简陋的生活条件,也忍不住抱怨。林小羽没有急于调解,而是组织了一场特别的“互换生活”体验。

城市孩子跟着牧民学习放牧,在零下二十度的环境中搭建牦牛帐篷;牧区少年走进实验室,亲手操作d打印机制作护具模型。当一个城市女孩在挤牦牛奶时被牛角轻轻顶了一下,牧区的小伙伴立刻冲过来查看;而牧区男孩第一次用平板电脑画出雪山时,兴奋地举着屏幕满帐篷跑。

运输危机解决后,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教育局要求活动中心提交详细的跨地域教育融合方案,否则将暂停合作。团队成员们连续三天熬夜讨论,会议室的白板写满又擦净。陈雨欣提出“文化双轨制”课程,将生理知识与不同地域的传统习俗结合;张浩然则设计了线上“成长互助树”平台,让各地孩子共享学习资源。

在方案汇报会上,一位专家突然难:“跨文化交流是否会削弱主流教育?”林小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播放了一段视频。画面里,流动儿童用快板讲述藏族的青春期习俗,牧区少年用藏语朗诵预防近视的口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在碰撞中焕出新的生机。汇报结束时,会议室响起的掌声,比任何辩解都更有力量。

冬夜渐深,林小羽独自留在活动中心。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月光为积雪镀上一层银边。她翻开日记本,记录下今天收到的最新消息:在团队的协调下,城市医院将为牧区孩子提供免费的青春期健康检查;而牧区学校也邀请“青春小卫士”开设传统文化与生理教育融合课程。

“风雪再大,也挡不住根脉的生长。”林小羽写道,笔尖划过纸面沙沙作响,“当不同地域的成长故事相遇,那些看似冲突的差异,终将成为滋养彼此的养分。或许教育的真谛,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理解与包容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向阳之路。”远处,传来李明教孩子们唱的新编护嗓歌,混着风声,飘向雪山的方向。

喜欢青春向阳生长请大家收藏:dududu青春向阳生长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