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2章
再过不久,工业券的流通范围将会扩大到全国。
犹如全国粮票一样,能够在各地畅行无阻。
“这不是老孙吗?你怎么也来这地方了,不会是来卖工业券的吧?”
“瞧你这话说得,有便宜不占那是王八蛋。”
第二天午夜,两个说着南方口音的男人在黑市碰面。
众所周知。
当地凡是说南方口音的人,几乎都是农机厂的工人,干部,技术员。
昨天晚上发生在黑市的怪事,已经开始小范围地传开。
工业券的价格水涨船高,原价一张6毛钱,变成了一张2块2毛钱。
县农机厂作为全县唯一配给工业券的单位。
全厂职工差不多都知道了这件事情,可以不限地域地使用工业券。
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肯花大价钱收。
大伙的平均工资,大概在三十到五十元左右。
每月能够领到两到三张工业券。
按照2块2毛钱的价格将工业券卖出去,转手就能获得相当于月工资十分之一的额外收入,这种便宜的好事谁都想占。
不用打听,前方围着一群人的摊位,正是收购工业券的摊主。
两名农机厂的干部不甘落后地挤进人群,将手里的三张工业券卖给对方。
很快,工业券变成了钱。
到了第三天,收购工业券的摊位开始排长队。
“李主任,有线索了!”
黑市即将结束之际,王海龙急匆匆地推开了自己家的门。
正在屋里打盹的李卫民迅速坐了起来,厉声说道:“是不是已经把人给找到了?”
“没错。”
王海龙连连点头,招呼李卫民跟他走。
几十分钟前,卖工业券的顾客陆陆续续地离开了黑市。
众人手里的工业券数量不多,最多的也才十张,很快都换成了钱。
又加上天快亮了。
拥有工业券的顾客都有正式工作,不可能熬到这么晚再回去。
就在这个时候,王海龙发现距离摊位不远处,有个鬼鬼祟祟,戴着口罩棉帽子的男人异常可疑。
看上去是在挑选其他东西,两只眼睛一直盯着收购工业券的摊位。
等到其他人都走光了,此人慢慢靠近摊位,开口便要卖一百张工业券。
卖工业券神秘人藏头遮面,收工业券的摊主同样戴着口罩和一个大墨镜,将整张脸遮得严严实实,说着一口外地口音。
其实,此人是王海龙的军师,团伙里的智囊秀才。
交易过程中,秀才不动声色打听对方手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工业券。
卖家说工业券是工友们凑给他,由他担任代表,帮忙来黑市换成钱。
理由听上去无懈可击,心思敏锐的秀才却在对方身上发现了大量的疑点。
卖家的工业券都是新的,与李卫民描述的情况很相似。
同时,卖家手上的老茧也不对劲。
工人和农民都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天长日久,手上一定会有老茧。
然而不同的身份,老茧分布在手掌的位置也不相同。
秀才自己就是农民,比谁都清楚农民手掌有厚厚的老茧,手指位置也会因为长期接触土地和各类农具,出现裂痕和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