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是路过、现厕所臭气熏天实在肮脏,这才动员班里的女同学一道打扫的。
霍书记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学校和本年级学生的情况:这所学校在解放前的o年代初成立、命名为“高级助产职业学校”。
新中国成立时期改为“护士助产学校”、大跃进的年代改“医学专科学校”、一年以后成立“医学院”、经济困难时期改为“医学专科学校”、文化大革命时期改为“地区六二六卫生学校”、三年前再改为“医学专科学校”,现在又注册为“西江省第二医学院”。
学院有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工宣队、教务组、政工组、团委、后勤组、人民武装部、办事组、基础科和附属医院。
这个学校的学生全部来自西江省内,目前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只有三个班,每个班大约有、o名学生;其中届学生最多有o多人、全校三届工农兵大学生累计起来大约oo多人;附属医院有教职员工oo多人。
年级的名学生当中,男生人、女生人;共产党员人、共青团员oo人、一般群众人。
入学前工龄年以上人、占比,带工资来读书的学生占比过三分之一。
看来,这一批学生都还是有些资历的。
学生年龄:岁以上的人,其中已婚人士人;岁以下的有人;-岁人、-岁人;
入学前学历:高中毕业o人、中专毕业人;初中毕业人占三分之一还多点。
年级领导,把学生的年龄分成了四个梯次,年龄最大的第一梯次和年龄最小的第四梯次人数还不到o人;-岁这个第三梯次人数最多占比o;-岁第二梯次人数占比三分之一。
忆江南根据本届学生的分布状态,得出来一个结论。
自己就是属于工龄较长、年龄偏大属于第二梯次年龄段、学历属于名初中毕业生当中的一份子。
这所学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学校名称、有不同学制时间长短,就出现了中专毕业生留校当老师教专科学生、专科毕业生留校当老师教学院学生的怪现象。
目前学校条件比较差,这一届学生,之所以开学这么晚,就是因为校舍需要维修,一直拖至年春节前才出录取通知书、月底才开学报到。
到会的几位学生干部,听后大为惊讶。
一个学校的校名和学制、居然紧跟政治形势变来变去,屡屡造成师生学历倒置的情况;简直有点匪夷所思、恐怕在全国的高等院校中、也算是极为罕见的吧?
第十章见面
霍书记宣布了各班代理班长的名单。
一班男班长倪子祥、女班长忆江南;二班女班长柳美荷、男班长陈之良;三班男班长周少军、女班长赵冬梅。
每个班都是一男一女两名班长、暂时不分正副、试用一段时间后再正式选举产生。
这三个班六位班长囊括了工农兵的履历,全部都是共产党员;会上下了各班学生花名册、各班编组和正副代组长的名单。
霍书记提出:明日召开年级开学典礼和全年级大会的纪律要求:
第一按照班组秩序要列队进场、指定位置就座;第二会前唱歌、会议期间保持肃静认真笔记、不得讲话随意走动;会后统一按秩序退场。
下一步准备到革命老根据地去开门办学,进行入学的革命传统教育,通知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
曾副书记宣布了大学生的有关待遇和学校的有关规定:
伙食标准每月元、不带薪的学生由国家给。
旅差费回单位报销,无单位者自理;有生活补助、分定期和临时两种。
还有奖学金评定制度、粮食定量每人每月斤。
医疗费每人每月元、学校有医务室、地点在办公楼o室。
学生宿舍分男生楼、女生楼。
男生宿舍人一间、每个宿舍配备张课桌四个凳子;女生宿舍人一间、女生宿舍多张课桌;宿舍房间照明一室支日光灯、有用电灯泡的房间、瓦换成o-o瓦。
按照规定,晚上o点熄灯。锅炉房每天供应开水次、温水一次、吃饭排队凭饭菜票购买。
晚上个人不要随意外出,本市区学生周六可以请假回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霍书记宣布学生班干部名单时,忆江南快地扫视了一眼,今后三年要相互配合工作的那位男班长。
那人年龄不大、皮肤黝黑相貌端正、中等个头、有一点点驼背;这种“撮箕背”往往是两种可能造成的,一是运动员,打篮球的那种;还可能是耕作劳动形成的。
此人此时满脸涨得通红、一副愁眉苦脸苦大仇深的表情,坐在斜对面连头都没敢抬起来。
“咦,这个人挺老实的嘛”这是忆江南第一印象。
其他几位班长都是第一次见面、只有三班的女班长赵冬梅、报到时见过面,两人视一笑。
还有一位男同学,高高个子浓眉大眼国字脸型、说话带着浮州本地方言的口音、一副忠厚长者的模样。
曾书记在旁边悄悄地提示:“他叫陈景顺、是本学院卫校时期的中专毕业生,在浮州市医院工作;准备提名为一班第三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