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新纳兰小说>大国日化1981笔趣阁 > 第70章(第1页)

第70章(第1页)

“今天彻底停工了。”

伍月华一边说一边叹气,她是蔬菜公司的总经理,太知道一个企业扭亏为盈有多难了。

说真的,这年头国企日子过得好的有,但大部分都过得一般甚至不好。

尤其是南州这样的小城市,存在很多小工厂,过去还可以靠着政策吃饭,如今市场经济,他们直接受到冲击,很多厂子都入不敷出,能起来的十中无一。

莫大海是真的运气好。

他求到了周渔门前。周渔可不是一般的帮扶者,她虽然不从事日化行业,但她懂市场经济的规律,她给他们收集反馈意见,出主意改进,恰恰好她又有个门市部,可以帮他们进行售卖。

这三者合一,才让南州肥皂厂起死回生。

要是正常人,就该把握住这个机会,一方面抓紧研发,找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另一方面趁着周渔的门市部要从南州向着南河,从南河向着全国扩大的机会,一举卖到全国去。

可他在干了什么!

周渔也不是很理解,这个理由让她有种匪夷所思的感觉。

她来之前,其实一直在想,肥皂厂怎么能倒闭呢,她还算了算他们的盈利,具体的她不知道,但是香皂一个月一号店和门市部有十万块,那么其他的供销社这么多门店,最少也有十万块。

这会儿没有经销商,去除了中间差价,出厂价是零售价的85%,也就是说,一块皂出厂价三毛七分四,二十万块就是七万五的流水。他们并不只有香皂,适应南河硬水的肥皂卖的也很好,还有提成的产物甘油,加起来一个月应该有二十万的流动资金。

从二月到十月这八个月,去除过去的债务,欠的工资,推销送出去的福利,部分原材料结账,外加这几个月的工资,账面上怎么也应该有三十万左右。

这虽然不是利润,可是,企业跟家庭不一样,有流动资金就能动起来,就能源源不断的产出产品,拥有利润。

这些足可以让他们进入正循环,而且过得还不错,结果莫大海把钱送出去了。

周渔也喜欢帮人,她的名字就是个渔字,是要授人以渔的。但她一直都明白,只有自身强大,才有帮人的力量。

莫大海做的时候,并不具备这个条件。

周渔问:“莫大海没解释吗?”

蔬菜公司就在商务局的楼上办公,自然了解的多,伍月华就说:“解释了,说是当初他们也这么难,工人发不出工资,没钱治病,看着对方,就想起来过去的自己,觉得怎么也得帮帮,所以开了口子。”

周渔还没说什么,伍月华反问:“你信吗?”

“我不信,商务局的领导也不会信。一个厂长,自己账面有多少钱他不知道吗?他们能不能帮扶他不清楚吗?别人家看着难,可南州肥皂厂的工人就活该倒闭发不出工资生病没钱看吗?”

“这事儿肯定不简单!所以,领导们又细细问了。开始不说,后来原材料厂的人和莫大海当面锣对面鼓地对峙,才把事儿说明白。”

“他说的理由在第一家的时候,肯定是真的。莫大海不是个坏人,相反,他一向脾气很好,是有名的好脾气。”

“但后面找他的人多了,他就被捧起来了。开始是夸他有本事,讲义气,不但自己成功了,还要帮着其他日化厂,不愧是模范是榜样,给他戴高帽。”

“后来就加倍了,后面这几个厂子都是车接车送,全场职工停产夹道欢迎,子弟小学的孩子们敲锣打鼓送大红花锦旗,人被捧到了这种高度,很难保持清醒的。”

“昨天在局里,莫大海自己承认的:接手肥皂厂后,业绩一路下滑,大家都说他能力有限,就占个人好才当的厂长。后来是起来了,但是个人都知道是你周渔的功劳,他这个模范很心虚。”

“所以,有人真的把他当模范,他有这个机会帮着别人扭亏为盈,成为真正的榜样,忍不住心动了。”

周渔就知道不能介入太深,所以她那会儿是很注意分寸的。

她一共就去了三趟肥皂厂,第一趟是第一见面提出想法,第二趟拿出调查问卷和改进意见,第三趟是确认产品,后面她就没再去过了,甚至赠品问题她也没出声,毕竟这属于企业经营的范畴,不是外人可是插手的。

直至后来国家日报进行报道,周渔这段被掐了去,她也是同意的,可没想到,还是留了话柄。

伍月华恨铁不成钢:“他敢这么做,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方面觉得扭亏为盈太简单了,你帮他的办法,他总结成了三板斧,先调查,再改进,最后多送赠品促销售。只要照着做就可以,事实上,你这套是真管用,第一家厂子很快有了起色,才引来了后面的人。”

“他也害怕,但终究捧得太高了,他既有侥幸心理又有恃无恐,一方面,他觉得帮扶起效这么快,钱很快就能收回来,外加你们门市部到年底扩到100家店,肥皂厂的产品肯定能销售的更多,资金不会有问题。

另一方面,肥皂厂终究是国企,是国家的财产,是大锅饭,就算出点事,也由国家担着,再说他也是国家日报报道的模范,总不能对他怎么样。”

“可他没想到,原材料厂直接来了个釜底抽薪,将假象彻底戳破了。”

周渔回家的时候,脑海里还想着伍月华的声音:“他昨天痛哭流涕,深刻地检讨了自己,请大家再给他一次机会。”

“可这种事实在太恶劣了,个人荣誉国家资产买单,这个口子根本不能开。现在虽然没有明确,但肯定会处分的。”

“不过肥皂厂要倒闭,却不一定,这八成是范广西自己的猜测。他们现在的状态应该是破产,破产的处理办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倒闭分流,设备卖给其他企业,工人也分散到其他工厂,这个厂子就不存在了,另一种则是重新换领导,继续经营。”

周渔虽然需要日化厂,不过根本就没开口问,是否能给她。

这是肯定不可能的,南州肥皂厂是国营厂,即便卖,也是卖给其他国营单位,此时私人是不能接手的。

至于李晓明给她介绍的那个北河的厂子,则跟南州肥皂厂性质不一样,人家那是城乡联营的,也就是村里和县里合资的工厂,这种是能买卖的。

更何况,一方面南州肥皂厂可是上过国家日报的,这是个招牌,另一方面,南州肥皂厂的产品还是很热销,只要好好经营,就可以缓过劲儿来,周渔猜测,最终恐怕是要换新领导,重新开张。

但这也跟她没关系了——她不准备再往上凑,倒不是她决定以后再也不授人以渔了,而是这会儿实在不合适,南州肥皂厂太乱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

南州肥皂厂在这段时间,几乎成了全城人的谈资!

周渔在门市部里待着,每天都能听到相关的八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