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新纳兰小说>大国日化1981笔趣阁 > 第48章(第3页)

第48章(第3页)

“最好的位置一定是留给可以付出最多价钱的厂家。毕竟开门市部是为了挣钱。”

这话一出,几个人都看着周渔,他们都是老业务了,怎么可能听不出来周渔还有后话。

周渔接着说:“但我们毕竟不是美国他们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规矩外面还有人情,我第一次到海市,一号店正在筹办当中,大家这么认可我,我非常感激,真是恨不得都让你们在中间位置。”

“我认为,你们给我这么多支持,我来说价高者得,是不恰当的。所以,”周渔很歉意地看着王端文和李红,“这次我还是比较认可谁先定下就归谁这一点。”

“当然,我也必须承诺,当二号店开业的时候,海市皮鞋厂和海市蜂蜜厂肯定都会有自己的专柜,我保证是最好的位置,而且,跟现在签约的条件一样。”

“这次你们如果依旧愿意赠送赠品,那么我们可以在开业的时候,做一个活动,譬如如同今天的指示牌一样,指引顾客到你们柜台,购物领取赠品,这样就可以把人引过去了。”

周渔这话说的有水平,肯定了王瑞文和李红争是有道理的,又摆明了以后店铺最好位置是需要怎么争取,但话锋一转,又讲起了人情,她两面周全,有理有据,也不亏待谁,饶是王端文和李红,都不好意思再争了。

所以,李红当即笑道:“那我还是提供赠品。周经理,我知道你主意多,您可要帮我们好好卖卖货。”

李红如此大大方方,王端文也点了头:“我们皮鞋不好赠送,这样,我可以提供一千个擦鞋布当赠品。”

就连许丽华都说:“服装也不好赠送,但我们厂有真丝手绢,可以出一百条做活动。”

等着这场介绍会结束,周渔和众人就将他们送到了海市大饭店门口,李晓明陪着老朋友们离开之前,专门停了停,冲着周渔说:“周老师,你可真是太厉害了!”

这话是他今天第二次说,显然这次更真挚,周渔笑着邀请:“欢迎你们来南河看看一号店。”

这次,别说李晓明了,旁边的李红和许丽华他们都点头:“一定要去,实在是好奇你开的门市部会怎样?”

等着他们都离去,周渔就瞧见蒋学名几个人脸上的兴奋已经忍不住了,她直接说:“想笑就笑,我告诉你们,就算是海市这样的大城市,也没有比咱们更厉害的了!”

“高兴就高兴出来,怕什么?谁能做到咱们这么厉害!?”对啊,谁能想到呢。

宋雪梅几个立刻笑了起来,这可是在大门口,可太招人眼了,不少人都诧异的看着这四位穿的一样的俊男美女,不过,即便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但瞧着就很开心,不少人也对他们露出了笑容。

乐够了,周渔直接宣布:“我们这也算是完满告一段落,来一次海市不容易,明天歇一天,后天咱们就兵分两路启程,现在,想逛街逛街,想购物就购物,不用怕买了拿不了,邮寄回去就行!我出钱。去吧。”

这可是海市,谁不想逛逛。立时他们都应了下来,还邀请周渔。周渔说真的,这些天心力交瘁,直接摆了手,“我就不去了,开了的那间房,我去享受享受!”

等着人都走了,周渔这才放了水,美美地泡了个澡,踏踏实实地睡了一觉,等着睁开眼,人歇过来了,天都黑了。

几个人都说不回来吃饭,周渔干脆自己去找了家小饭馆,慢悠悠地吃了顿饭,算是享受了一下生活。

等着晚上八点钟,她就去饭店前台借了电话,给村里打过去,老村长和她妈不放心他们在外面,说好了每天晚上吃完饭,都会在这个时候去村委坐着,让她报个平安。

果不其然,一打过去,很快就接通了,林巧慧的声音传了过来:“小渔啊,怎么样了?”

后面还传来了老村长、秋桂婶、周秋芬他们的声音,都在跟周渔问好。

显然,周渔前天说了要办一个介绍会,看看能不能说服这些大工厂把产品给他们,大家都记在心里呢。

周渔只觉得心里暖烘烘的,笑着说,“都谈成了,咱们一号店这么好,他们都争着给咱们当供货商呢,连带海市日化,一共十家,都是行业知名品牌,有最时髦的海市服装,还有喜乐皮鞋,好温度保温瓶……”

周渔是报一个,大家就惊呼一声。

梅树村再也不是过去那个穷村子了,梅树村的人如今都富裕了。整整种了四个月的蘑菇,上次老村长还说呢,如同周老旺这样侍弄田地的好手,家里劳动力又够,年后直接又起了两个棚。

一个棚一茬能挣四百五,三个棚一个月就是1350。他们家的人又简朴,这几个月下来,去掉还周渔建棚的钱,愣是存下四千块!

而其他村里人,最少的也有千把块,大多数每户手里都有个两千块。要知道,周渔到七月初就要按着正常价收购蘑菇了,那会儿,他们挣得更多。

外加周渔又开了门市部,大家于是也赶了时髦,没事干就进城看个新鲜,别的不说,这眼界是提高了不少,知道的也多了。

所以,周渔报名牌,他们是真知道是好东西!

更何况周渔还说了:“这些东西,除了服饰箱□□鞋,以后都进门市部,你们到时候都能看到。”

这当然好!如张小翠这样的店员,那是卖得越好,提成越多,好东西多了,自然挣得多,她高兴。

至于村民们,从门市部买东西一律九折,这么多好东西,他们可都能用上。

热闹了一阵,林巧慧又叮嘱了周渔几句让她注意安全和身体,千万要和周三春一起,不能独自上路,这才把电话给了老村长。

老村长接过来,声音也带着笑,不过问的是:“这一下子谈了这么多,你们就快回来了吧。”

周渔就说:“还得跑跑,还有不少好东西呢,不过有了这块敲门砖,后面的事儿好办多了。”

这是实话,甭管怎么样,海市这两个字就够唬人的,更何况,这十家厂子都是名副其实的佼佼者,有了他们做背书,周渔相信,不至于立刻签合同,但听他们讲一讲,还是没有问题的。

老村长点点头:“你心里有数就行。好好干吧,家里有我!”

周渔后面列的厂子还有十几个,第二天他们总结了一下,让周渔没想到的是,宋雪梅居然将她那天的讲话全部默写了下来,并且整理好了,分给了蒋学名和周三春一份。

用她的话说:“学个皮毛都够用了。”

这种情况下,周渔没什么好担心的,四个人自此分成两队,蒋学名和宋雪梅南下,经过杭城,苏城,温城一路到粤东,再经过景德镇等城市,绕回南州。

周渔则北上去京市一趟,中间她还专门拜访了一家县级厂,那家工厂是夏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生产自动粘贴式卫生巾的——周渔给出了极大的诚意,谈下了进货,这东西,她觉得必须得推广。

四月底出发,再回到南河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中旬了,枝头长出的新叶变成了油绿色的老叶,身上的衣服也从外套变成了单衬衫,而一号店的装修也结束了。

瘦了一圈黑了不止一度的王建和张小翠,站在省会火车站的接站口,露出了闪亮的大白牙,对着周渔说:“经理,去看看咱们的一号店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