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新纳兰小说>大国日化1981全文免费 > 第91章(第1页)

第91章(第1页)

“我想在每个县每个镇每个乡每个村都有我的销售员!”

周渔这个想法在伍月华看来是不可能的,“除了国家机关,谁能有这么大的本事。别说全国了,就是南州市,辖区内1087个村落,你就搞不定,你还能每个村子开个门市部?供销社都做不到的。”

供销社是在较大的村子里设有销售点,并不是每个村子里都有。

周渔其实也知道,她这个说法有点过大,毕竟一个村子的购买力是养不活一个肥皂销售人员的,不过这代表了她的思路。

周渔当时设想三层销售渠道的时候,设想的销售渠道必须如触手一样,可以触摸到夏国的角落,而不是只停留在城市这一层。

但这也随之带来了难点——怎么铺开?什么时候铺开?用什么铺开?

显然,第三层不可能跟门市部一样,去每个村子开店——它需要更简单一些,成本更低一些,还需要周渔在做这个时候,有着足够的号召力。

周渔这几天没有拿出对策,倒不是她想不到——法子是早就想好的,而是她在权衡,自己如今是否有能力这么做,还是先注重销量,借用供销社渠道。

前者艰难,后者简单。前者有持续性,后者并没有——周渔太知道,不用十年,供销系统就会式微。

而她还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快速让肥皂盈利很重要吗?

其实没那么重要,肥皂的利润本身就是最低的,而她有菌种批发零售公司,有梅树村,有凝脂皂,并不缺钱。

这让周渔陡然清醒起来,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要走捷径呢。

肥皂这个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单价便宜,便于携带体积小,不就是她要的“开疆拓土”的商品吗?这其实是个不错的机会。

这是她可以断然拒绝供销社的原因,不过,她的确是需要伍月华的帮助:“咱们商务局是今年成立了个体经济工作室对吗?主要负责什么?”

伍月华一听就知道,周渔这是心里有方向了,她就没再说供销社的事儿,而是说起了个体经济办公室是怎么回事。

“这是中央的号召,省里的决定,这两年待业青年越来越多,79年的时候,我们是提倡了一波顶替,让老同志提前退休,让出岗位来,解决了一部分。但实在是杯水车薪。”

“这两年又发展了集体经济,各种渠道办了不少大集体厂子,也还是不够。个体经济现在蓬勃发展,省里就出台了文件成立了个体经济办公室,主要是给待业青年提供就业机会。”

周渔就说:“你们目前提供了什么?”

伍月华顿时闭嘴了,一时间,屋子里挺安静。

周渔就知道,恐怕这就业职位挺难的,想也是,从79年开始,到现在都第五年了,能动的脑筋肯定都动了,这猛然要提供很多岗位,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周渔就说:“我的想法可能能跟个体经济办公室不谋而合,不过你们接受外来帮助吗?”

伍月华立时说:“你来,咱们聊聊,放心吧,能做我们南州肯定配合你。”

这可不是伍月华夸海口。

南州市去年开始向着北方蔬菜集散地发展,无论是批发零售,还是大棚种植都已经起了规模,外加上梅树村的巨大影响力,可以这么说,南州商务局如今在全省都是头把交椅。

就冲这个,伍月华根本不怕麻烦,她还怕周渔不麻烦她呢!

年前日化厂要落在哪里周渔一直没定,伍月华心里就悬着,商务局是百分百愿意周渔落地南州,但毕竟省会更有竞争力,他们还专门开会商量了,局长张翰今定了基调——“无论是否花落南州,都要做好服务,谨记南州是梅树村的家乡”。

当时他们是眼巴巴地等着周渔的消息,周渔来找他们的时候,伍月华记得,张局长可是连说了两个好!

所以伍月华敢这么承诺。

不过这次,周渔没让商务局等太久,第三天就到了,伍月华见了周渔就乐了:“看样子这事儿挺急。坐,你跟我好好说说,你这每个村都要有销售员是怎么个做法?”

上次挂了电话,不仅仅周渔在想,伍月华也在琢磨,越琢磨就越兴奋,如果真的每个村都能有个销售员,那得是多少就业岗位?!要解决多少困难啊。

对周渔来说,这种情况下,有个现成的法子很合适,叫做直销。

后世几个品牌就是通过直销的方式,从一间小办公室起家,把商品卖到了全国各地每个角落。

不过……周渔不想用。

一是这种营销方式有些危险,一旦控制不好,就会直销变传销。

二是这种营销方式是有一定自毁性的,有多销售员并没有强大的销售手段,只能通过亲友来达到销售业绩,等于社会关系完全断绝。

可这影响的并不仅仅是销售员,还有品牌。梅树村和华美的形象一向良好,如果这么做,很可能会造成谈“梅树村”“华美”色变,那这两年的努力就毁之一旦。

所以,周渔给的办法不太一样,她其实想做的是一个长久的店面养成活动,也可以说,她是想给自己找到合适的加盟店店长。

但显然,现在她和对方都没有这个实力,所以她说的是:“我其实是想做一个长久扶持活动。”

伍月华没贸然插嘴,只是给周渔倒了杯茶,周渔一边喝着一边解释:“为什么很多人明明没工作也不愿意做个体户,一方面是抹不开面子,觉得没前途不好听,另一方面也是没本钱。”

“所以我想找到一部分人,譬如说每个街道一个人,每个村一个人之类的,可以免费从我这里拿到一百块肥皂进行售卖,当然,我不会仅仅提供肥皂,我还想请人来给他们上上课,告诉他们怎么销售。”

“如果他们卖得好,那就可以升级,譬如说下次拿两百块肥皂,要是再卖得好,在下次就可以外加一样梅树村门市部里的畅销产品,接着去卖。”

“我大概会设置几个等级,等到他们做到了,就可以授权他们成立梅树村门市部的加盟店,成为我们的一员。”

“当然,这一开始都是免费的,保证了他们可以无本经营。另外,梅树村目前的名声还不错,可以解决他们认为没前途没面子的问题。这是我的想法,如果可以的话,我们随时可以合作。”

伍月华可没想到,周渔想的法子是这样的。

这的确可以提供不少就业机会,不过……她算了算说:“100块肥皂按着出厂价算就是37。4元,我们有一千多个村,这就是三万多,外加上乡镇,初步成本就是五万。你确定要这么做?”

五万块可是好大一笔钱,很多厂子一年都挣不了五万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