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烟厂在县城边上,走路到城区,还得走几分钟。
在这周围,偶尔有挑着担子叫卖的人走过。
现在的县城其实很小,整体的格局就是一个“丰”字型,一条大道贯穿县城,大道两旁延伸出很多分岔的道路和小巷。
县城里面也没有什么商业,个体工商户还不能注册,个人自然就不能开店。
谁要是开店,用不了一天时间,就会被抓进去。
所以县为数不多的几个商业体就是国营的供销社、国营饭店、国营理发店之类的。
宁晋川来县城是想买点吃的,奈何国营饭店吃饭不仅要钱,还要粮票。
转了半天,终于碰到一个卖油饼和馒头的。
“大叔,馒头怎么卖?”
挑着担子卖馒头的大叔停下脚步:“馒头两毛五一个。”
两毛五并不便宜,国营饭店也有馒头,卖一毛五每个,但需要粮票,算下来价格差距不大。
宁晋川拿出五毛钱:“给我两个馒头。”
现在也没有塑料袋,大叔拿出一张裁剪好的报纸,准备包好给宁晋川。
宁晋川赶忙说道:“不用包,我拿着吃。”
宁晋川只是单纯嫌那报纸。
报纸看着干净,不知道大叔从什么地方弄来的,而且报纸这东西,丢在地上拿起来,也没人会嫌弃。
但用来给宁晋川包吃的,他就有点嫌弃。
“行,给!”大叔将馒头直接递给宁晋川。
宁晋川啃着馒头,坐在路边看着街上稀稀落落的人。
路过的人,基本都有很明确的目标要去什么地方,没有谁会在大街上闲转。
毕竟这大街上什么也没有。
这也导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去水库大坝,或者树林里玩。
宁晋川心里琢磨着,自己到底要做一点什么生意才好。
套圈圈这一门生意,肯定不能长期做下去,只能作为过渡。
开厂子?
不行!
现在商铺都不准开,只能摆摆摊之类的,开厂子基本是“找死”。
仔细一想,似乎也不是不行。
可以开在偏僻一点的地方,只要不被抓到就可以。
现在肯定有人在开厂子的,只是相对比较隐蔽,不敢光明正大开。
要是现在就开始做,也能走在时代之前。
而且现在还有一条规矩,那就是“七上八下”。
有人在《资本论》里“领悟”出了一个道理:雇佣七个人,那就是找帮手,不是资本,雇佣八个人,就是资本,就是剥削。
这在很多地方就成了一条规矩,除了家人以外,只有七个以下的工人,那就是符合规定的,达到八个,那就要抓起来。
这个规定一直到1983年,很多地方都是这样执行,沿海和南方会相对管得松一些,北方和一些重工城市管得严格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