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0f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人手,打包蔬菜,摘枸杞芽,在山上开荒种紫云英。
夏芜自己都忙的不可开交,有些琐碎的事情只能从村里招人。
工资日结,就在村里干活,村里多少人都想到她这里来。
不过夏芜这边的活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固定几个人也能干的过来。
她帮村里人在网上卖蔬菜,杨大懒这样出名的懒人都知道开荒种菜,挣这波钱,更别说村里其他人了。
因为种菜一事,大龄光棍杨大懒还娶媳妇了,虽然说是个拖家带口的寡妇,可村里人拥有十分朴素的价值观:寡妇好,孩子多说明能生。
再说了,杨大懒也不是什么顶好的男人,要不然能剩到现在?
月霞姓王,是石红娘儿媳妇的堂姐,也是个命苦坚强的女人。
去年她男人去世,婆婆中风,家里最大的孩子才十二岁,她给大儿子办了休学,在家照顾弟弟妹妹和婆婆,她自个跑去砖厂,累死累活一个月拿四千块钱工资养活全家,要多辛苦就有多辛苦。
石红娘给她拉红线的时候,王月霞又找别人打听,杨大懒这人懒名远扬,都知道他家是低保户,他是个懒光棍,不过人还算老实,王月霞一开始还有些犹豫,后来知道杨沟村回来一个大学生,包了个山头,村里好多人都在她那干活,只要能吃苦,一个月挣几千块钱不成问题。
外村人都传开了,去年杨沟村有人挖冬笋都挖到别的村去了,今年卖菜,也比别的村卖的快。
不是没有外村人想卖菜,可人家不收啊。
正好石红娘又在夏芜手底下干活,王月霞就想啊,要是嫁给杨大懒,她也算半个杨沟村的人了,到时候求求石红娘,给自己在村里找个活干,她能腾出手来照顾婆婆,就能让儿子去读书了。
考虑两天后,王月霞就嫁给杨大懒了。
她一嫁进门,就开始收拾杨家,俗话说破船还有三千钉,杨家虽然穷,可没用的杂物真叫多。
王月霞指挥杨大懒,夫妻俩携手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腾出一间房,给两位老人用。
杨大懒的妈卧床不起,王月霞的婆婆能起来,但行动不便。
为了方便照顾俩老人,王月霞干脆把她俩弄一个屋,分两张床睡,还能有个伴。
王月霞有两儿一女,大儿子叫周波,今年十二岁,二儿子叫周海,今年十岁,最小的是个闺女,叫周茹,今年刚刚六岁。
原本是俩儿子睡一个屋,女儿和王月霞睡,不过现在有杨大懒,她不好让闺女一起睡,就让仨孩子睡一个屋。
等闺女年纪大点再分房。
没过两天,杨大懒家的情况就焕然一新,村里人看了都说好,家里还是得有个女人啊。
杨大懒自己也高兴,有媳妇跟没媳妇简直是两种日子,现在他不仅有媳妇了,光孩子都有三个。
三个孩子刚来家里,除了老大叫他一声叔,老二老三都怕他,不敢跟他说话。
杨大懒也会哄孩子,早晨去夏芜那卖菜的时候,问她买了几斤草莓带回家,分给仨孩子吃。
王月霞叫他干啥他就干啥,还把自己少的可怜的存款,当着俩老人三孩子的面都给王月霞。
杨大懒让王月霞把老大送回学校读书,村书记杨国峰专门提醒他的,孩子还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读书不行,之前是家里情况困难,孩子休学情有可原,不过现在王月霞嫁给杨大懒了,没道理俩大人撑不起家,还要个十二岁的孩子留家里干活。
王月霞也没想到杨大懒会这么说,什么孩子要是书读好了,将来才能有出息,要是仨孩子能读出头,就是砸锅卖铁也送他们去上学。
杨大懒娶了媳妇就想跟人好好过日子,说的也都是肺腑之言,从前他懒那是没媳妇,现在有媳妇了,杨大懒就琢磨着好好挣钱,要是王月霞再能给他生个娃,那杨家不就有后了吗?
反正他说这么一通,王月霞和几个孩子都看在眼里,弄的王月霞心里暖暖的,对杨大懒好感度暴增,仨孩子也陆陆续续想明白,开始叫他爸爸。
杨大懒在夏芜那找活干,成天不是上山干活就是在家里侍弄蔬菜。
现在天气正好,往荒地里撒一把种子,过个三五天就有新芽发出来,种菜更是易如反掌。
不过菜也不是那么好种的,要堆肥,要插枝,弄爬藤,麻烦的很。
从前杨大懒只能自己干,现在有媳妇搭手,干活一点都不嫌累。
王月霞把家里的事弄妥当,就跟石红娘说了自己的打算,她想在夏芜那找个活干。
石红娘乐得见她和杨大懒日子越过越好,就主动牵线,带着王月霞找上夏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