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院子里已经有了动静。
宋玉起了个大早,简单活动了一下筋骨,只觉得神清气爽。
昨晚那点旖旎心思,被清晨的凉风一吹,散了不少。他走到水缸边,舀水洗漱。
黄雨柔端着簸箕出来,看到他,动作明显顿了一下,眼神有些躲闪,脸颊也泛起一丝不自然的红晕。她低着头,快步走到角落去倒垃圾,全程没看宋玉。
肖清芷随后也出来了,脸色依旧清冷,看到宋玉,只是极淡地点了下头,便径直走向灶房,开始生火。
早饭是简单的野菜糊糊,配上昨晚剩下的一点狍子肉。
饭桌上,气氛有些微妙。
黄雨柔埋头喝糊糊,偶尔抬眼飞快地瞟一眼宋玉,又迅速低下头,耳朵尖微微发红。
肖清芷则慢条斯理地吃着,目光平静,仿佛昨晚什么都没发生,也仿佛对即将到来的镇上之行漠不关心。
宋玉倒是坦然,该吃吃该喝喝。他知道昨晚的事在两个女人心里都投下了石子,但这涟漪,急不得,得慢慢荡开。
刚放下碗筷,院门就被敲响了。“咚咚咚。”
“宋玉兄弟,在家吗?”是村长李茂的声音,透着一股子热络。
宋玉起身去开门。李茂站在门外,脸上挂着标准的和事佬笑容,手里还拎着个空布袋,显然是有备而来。
“准备好了?咱们这就动身?”
宋玉点点头,回屋将那张处理好的狍子皮仔细卷好,用藤条捆扎结实,又拿了几块品相不错的狍子肉,也用干净的树叶包好,一并放进李茂带来的布袋里。
“嫂嫂,清芷,我们去镇上了。看好家。”宋玉回头交代了一句。
黄雨柔连忙应了一声:“欸,知道了,路上小心。”声音还有点紧。
肖清芷只是抬眸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又低头继续收拾碗筷。
宋玉和李茂并肩走出院门。
从村子到镇上,约莫有十几里山路。路不好走,坑坑洼洼,碎石遍布。
李茂年纪比宋玉大些,体力却差了不少,没走多久就开始微微喘气。
“这青阳镇啊,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李茂一边走,一边给宋玉介绍,“方圆几十里,就这么一个像样的集镇。
南来北往的客商,山里的山货,都得从这儿走。镇上有几家大户,还有官府的驿站,也算热闹。”
宋玉在一旁听着,偶尔点点头。
走了约莫一个多时辰,远远地,能看到一片青瓦白墙的建筑,掩映在绿树之中。空气里也渐渐传来了人声和各种混杂的气味。
青阳镇到了。
镇子不大,一条主街贯穿东西,两旁是各式各样的铺面,
布庄、米行、杂货铺、铁匠铺……应有尽有。
街道是土路,被来往的车马行人踩得还算平实。
正是赶集的日子,街上人来人往,挑担的、赶车的、挎篮的,吆喝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汇成一片嘈杂的市井喧嚣。
李茂显然是这里的常客,熟门熟路地带着宋玉穿过人群,拐进一条相对僻静些的小巷。
巷子尽头,是一家门脸不算太大,但看起来颇为齐整的铺子,门楣上挂着一块黑漆木匾,上书三个烫金大字聚宝行。
“就是这儿了。”李茂指了指铺子,脸上带着几分得意,“我那远房亲戚,就在这儿当差。”
他上前敲了敲门板。
很快,一个穿着灰布短褂,看起来精明干练的中年人拉开了门。
看到李茂,他脸上露出笑容:“茂哥,你可来了,掌柜的念叨好几回了。”
“福生,这位是宋玉兄弟,我跟你提过的,打猎的好手。”李茂侧身,把宋玉介绍给那人。
叫福生的中年人目光落在宋玉身上,上下打量了一下,眼神里带着审视,但还是客气地拱了拱手:“宋兄弟,幸会。”
宋玉也拱手回礼,没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