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新纳兰小说>天官纨绔枫香 > 第64章(第1页)

第64章(第1页)

赵淩几乎天天都在御前晃,知道轻重,赵骅和赵王氏没瞒着他。

赵骅叹气:“米尚书家可能要不好了。”

“嗯?”赵淩听到他爹的这话,突然意识到为什么赵辰的婚事要提前,“为的什么?有补救的法子吗?”

米希的祖父可是吏部尚书,两朝老臣,朝中门生故吏不知道多少……是因为势力太大?

“现在还没具体的风声,只是能看出一点苗头。”赵骅摇摇头,“米尚书的长子就是你同窗米希的爹,入朝为官,剩下的两个儿子在老家青州开设书院。”

听到书院两个字,赵淩大概就明白了:“不会是也教了些不该教的,骂了些不该骂的?”

他会这么说,是因为昨天他在御书房里玩耍……上班的时候翻到了一张折子,是关于西州的某个书院结党营私的后续处置情况。

看发生时间,应该是他回象州考试的时候发生的事情。

权力不会真空。

自古以来,皇权一直都在和地方势力做斗争。

各种地方势力也不会坐以待毙,一直都在积极争取获得更大的权力。

上有率土之滨莫非皇土,下有皇权不下乡,甚至严重的时候到皇权不出宫门。

皇帝为了分散瓦解旧贵族,开了科举,从更广大的阶层获取协助自己统治的官员。

而这些表面上应该是只忠于皇帝的官员,也会有自己的小心思,经营成新贵族,产生和皇帝相冲突的利益诉求。

没有了九品中正制,就有同乡、同族、同窗、同科。

像赵淩他们在泸阳县的时候借读的唐举人,他就自己一个人当先生,算上他们借读的两个人,拢共就十个学生。

真正在他那里读书的,就八个人,已经是泸阳县学子你的佼佼者。

这八个学生里,能够真正入朝为官的,可能也就一两个,甚至一个都没有。

吏部也不傻,安排官员就任地方的时候,会刻意打散这些同乡,避免他们勾连。

但书院就不一样了。

像赵辰他们读书的书院,先生得有十几名,学生上百。

学生都是非富即贵,入学得经过考试,保证学生的水平都在平均线以上。

这些学生入朝为官的比例是很高的,会形成一个天然的利益集团。

他们的影响范围也很大,不仅仅是同窗的相互关系,等踏上仕途,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同一个书院出来的,同窗的长辈,先生们的旧友等等,能够攀扯的关系多了去了。

只要善于经营,“蜘蛛丝”可以不断加强。

长此以往,就会演变成党争。

作为皇帝,绝对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以皇帝的权势,对付单个的臣子,绝对是碾压。

但皇帝要对付一群团结起来的臣子,胜负真的不好说。

赵骅摇摇头:“米家的家风是可以的,应该不会乱教一些东西。可保不齐有些人……你也知道的,总有那些读了两本书,就觉得自己拥有经天纬地之才,针砭时弊到脑子都坏掉的。”顿了顿,“泰川书院的山长,是米尚书的妻家的族人。”

这关系,肯定说不上近,但非要攀扯起来,倒也算不上远。

同一辈的学子之间,交流是很多的。

说不定米尚书的婚事,还是因为这位族人的牵线搭桥。

具体能不能牵扯上,得看陛下的意思。

赵王氏向来看不惯官场上的这些事情,私底下说话也没什么顾忌:“不就是觉得米家这棵树太大了,挡了光,找个由头剪掉点枝条?”

赵骅到底在官场上浸淫多年:“没那么简单。现在米尚书上书致仕,陛下没答应。陛下要是答应了,那这件事情就算是过了。米尚书的年纪毕竟也差不多了,回老家还能过几年清闲日子。”

换做别的皇帝,不答应老臣退休,可能是真不在意。但顾潥这种疑心病很重的皇帝,没这种可能性。

所以,皇帝的意思不是修剪枝条,而是想要砍树。

要他说,米尚书已经很小心了。

他亲家公米诏,现在还是个从五品,都是米尚书压着的结果,就是担心树大招风。

现在看来,真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当然有可能朝中事务多,或者再来一些别的大事情,顾潥说不定就顾不上针对米家了。

赵骅特意叮嘱赵淩:“陛下面前,对米家的事情一个字都不要说,知道吗?”

多说多错。

现在的一切不过只是他们的猜想。

包括让两个孩子提前完婚,也只是防患未然。

万一米家真的有什么不好,米姑娘已经出嫁,那就是赵家人,可以免受牵连。

至于赵家会不会因此受到牵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