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副上好的对联完成。
“二位可喜欢小生这笔墨?”
当韩秋将写好的对联呈上来的时候,正在饮酒的两人顿时眼前一亮。
“我说小兄弟,你这书法可真不错,从整体上看,刚劲有力;然笔锋之间,却带有一丝飘若浮云的感觉,可谓是刚柔并进,属实有大家子气啊。”
“说句实话,长安城一大半的书法家,还不及你一个弱冠少年呢。”
老李抬起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很是有文人士子的豪迈之气。
对于他的夸赞,韩秋自然很客气的谦逊了一番。
自己好歹也是精通文史的高材生,不会点书法怎么能行。
到时候系统激活,凭借自己这身本事,肯定能在长安城混个一官半职。
不说妻妾成群什么的,每天逛一次青楼还是可以的。
到时候左拥右抱,岂不美哉?
就在韩秋对往后日子充满无限憧憬的时候,老李的声音却突然打断了他。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不错不错,是一幅好对联,当浮一大白。”
“小兄弟,看你学识还挺丰厚的,咱们也算得上是同道中人了,要不坐下喝两杯,陪咱俩聊聊天吧。”
韩秋倒也不拒绝,挨着老房就坐了下来。
这两个中年夫子每次到他肆中提墨宝,就爱吃点小菜,喝两口小酒。
而且每次喝尽兴后,就要提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什么“这两天哪家的公子哥又在撒泼耍横了”,“城外农民的粮食收成如何”,“寻常百姓又有哪些苦水”之类的问题。
韩秋这就纳闷儿了,这两货不好好的研究学识,反倒关心民生大计来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要写一篇有关民生疾苦的诗作呢。
不过考虑到两人出手大方,其次两人也喜欢听自己谈天论地,韩秋倒也就知无不言。
反正凭他丰厚的文史功底,说出来的东西,还能让这两夫子不满意?
“二位又想聊些什么,小生知无不言。”
老李老房似乎就等他这句话,互相对视了一眼,脸上露出一抹不为人知的笑容。
“小兄弟,这次咱们聊点格局大的,你看如何?”
韩玄微微点了点头。
“格局大的?且说来听听。”
老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道:“小兄弟,咱就拿当初的渭水之耻说道说道。”
“你觉得当今圣上的做法,究竟是对还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