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榭当中。
三名道人虽模样各异,年龄不同。
但周身环绕的气息却深不可测。
举手投足间,均有道韵若隐若现。
易木见三名道人不似常人,虽然心中打鼓,但是却不敢托大,连忙快步向前躬身作揖。
“晚辈易木见过三位前辈,不知三位前辈到访有何指教?”
三人没有立刻作答,只是一味欣赏周遭山景亭榭,最后,还是须发花白老道开口。
“洪荒之中,人人都在为追求天道而争渡。”
“而你跟脚低微,出身仅为一株先天阴槐,经历千难万磨后才得以化形。”
“可你为何化形之后,不将所有造化甘霖吸收以提升底蕴,反而是将剩余甘霖反哺大地,甚至还不留余力的梳理被天雷破坏的大地与自然?”
“难道你不知道造化甘霖的珍贵?”
听到老者的问题,易木虽然不知为何要如此询问,不过随后易木还是遵从本心,做出回答。
“造化甘霖之珍贵,晚辈当然知晓。”
“可是大地跟自然生于晚辈,养于晚辈,晚辈才能得以化形,如此因果,晚辈不能视而不见。”
“何况晚辈又是草木化形,所以更懂大地与自然之珍贵。”
“既然化形期间,自然与大地因为晚辈而遭受破坏。”
“晚辈自然有义务修复,并进行反哺自然与大地。”
“如此,才能求得心意通达,不为外事而牵挂,道途也能更加顺遂,以求无忧。”
听到这个回答,老道也不做评价,只是微微颔首,接着又抛出另外一个问题。
“那你好不容易化形之后,却又为了道场,尤其是道场中的这些外物而耗费了几个月的时间。”
“此举,不正好与你不为外事而牵挂,求得无忧而矛盾?”
面对新的问题,易木看了一眼周围的亭台流水,依旧没有思索,再次回应。
“在晚辈看来,建造道场,包括其中楼台良榭,小桥流水不能归于外事,而是为了顺从本心,讨好自己,让自己有个更好的修行环境,使道途更加顺遂。”
“讨好自己,道心通透,道途顺遂,未来光明。”
“如此算下来,这不也是一种心意通达,以求无忧的表现?”
当第二个问题被易木回答完毕后,老者脸上终于露出笑意。
“刚刚化形就懂得尊重自然,享受无为,你很不错。”
说完,老道又看向身边二人。
“二弟三弟,你们觉得如何?”
旁边,那名年轻道人也是颇为赞许点点头。
“此子虽然刚刚化形,但心性纯良,悟性出众,若能入东昆仑一脉,的确合适。”
倒是那不怒自威的中年人瞥了易木一眼后,微微摇头道。
“但是可惜,出身寻常先天草木一族,跟脚一般,只能勉强做个外门弟子。”
当听到三人的对话后,易木眼神深处闪烁不可思议之色,他像是想到什么,连忙询问。
“不知三位前辈可告知姓名?”
闻言,老者捋须而笑,也不隐瞒。
“贫道乃是昆仑山太清太上道人。”
“这位中年道人是吾二弟,玉清元始道人。”
“青年道人是吾三弟,上清通天道人。”
“吾三人行走洪荒,同道亦合称吾等为三清。”
当老道介绍完后,饶是易木已经有所猜测,做好了准备,但此刻心中依旧翻起滔天骇浪。
竟然是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