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新纳兰小说>大明科举舞弊老朱请我入朝免费阅读 > 第27章 考生离场(第2页)

第27章 考生离场(第2页)

按照叶煊给出的治疗方法细节和戴礼自己的设想,等到皇长孙按照第一个疗程渡过危险期后,人痘法也就创造出来了,然后进行最终治疗,确保皇长孙的病情恢复。

“咱知道了。”

听戴礼说了这么多,朱元璋闻言觉得倒是很靠谱的样子,随之点头示意,让他退下。

天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有些渐渐黑了,朱元璋缓步走到窗前,观望着躺在床榻上静静酣睡的朱雄英,没有打扰。

“咱的乖孙,不哭也不闹,有咱当年的样子。”朱元璋忍不住露出笑容,脸上越来越慈祥。

。。。。。。。。。。。。。。。。。。。

天渐渐黑了,空中的月洒落着祥和的光,淅沥沥的如同雨,傍晚的南京并不寂静,而是热闹非凡,秦淮河两岸灯火通明,街道两侧也是人来人往,相较于朝堂中的明争暗斗,位于下方的底层百姓日子过得倒也算是充实,起码在偌大的京师他们能吃得饱饭。

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也不会发生官员大族欺凌的事件,大明开国初期倒是有过,被老朱狠狠教育了一番后,就再也没人敢了,能位于京师的大族都清楚今上需要各种理由和借口清理官员,谁会傻傻的去送死。

贡院考场前,围绕着密密麻麻的人群,科举这种事情无论对于大族豪强,还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说不准哪位才子高中,明日就是朝堂上的大官了。

能看一眼,都值得拿出去吹嘘很久。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看个热闹也是件不错的事情。

人嘛,谁不喜欢凑凑热闹呢,更何况这种事情三年才有一次。

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两日科举考场内的考官家属全部被抓了起来,这件事情很快就已经流传开了,锦衣卫和朝廷也没有隐瞒,很多人都清楚了这件事情,纷纷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总之猜想什么的都有。

大约到了申时末,那镇守在门楼前的禁军缓缓抬起长矛,只见考场内的考官们正在有序的收取卷子,同时那狭隘的小木板隔层中,有考生缓缓站起身来,显得疲惫。

申时,指的是15-17点,申时末也就是傍晚五点钟左右,这个时候天也刚刚有些黑罢了,很多人的人脸也能看得清。

《大明会典·礼部》记载:“会试三场,每场三日,日晨入申出。”明确指出每日考试至申时结束,同时明人笔记《菽园杂记》提到:“贡院锁院后,举子晨入,至申时交卷,不得逾限。”强调交卷时间限,还是能看出来明朝洪武时期科举制度有些方面是比较人性化的。

不过,此时陆陆续续走出考场的考生们,一个个显得格外疲惫,像是老了几岁,贡院考场很大,可需同时容纳八千多名考生共同考试,所以每个号舍格外的狭隘拥挤。

这三天是他们对于人生未来希望的期盼,同时也是巨大的身体与心理折磨。

大部分走出来的考生,不说形同枯槁吧,也格外没有精神,这些日子里他们的饮食大部分都是考生自备的干粮,或由考场提供简单餐食,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饮水需自储。

吃的问题,也不算麻烦事,最起码朝廷不会让你一个来京赴考的考生活活饿死,但拉的问题就麻烦了,每排号舍末端设‘粪号’,顾名思义,这就是古代的公共厕所,但卫生条件恶劣,常臭气熏天,通常不会安排打扫的人,《菽园杂记》中记载过:“号舍低矮,仅容屈膝,夜则蜷卧,如囚笼中人。”

明代考生王世贞自述:“三日之中,坐卧不宁,蚊蚋啮肤,溷厕熏天。”

身体消耗之后,就是精神折磨,号舍无床榻,考生只能蜷缩于桌凳上,或铺草席席地而眠,导致腰背酸痛,再加上夏季食物易腐,冬季冷食难咽,常有考生因腹泻、中暑等突发疾病被迫弃考。

这些日子发生的各种患病情况也不少,因粪号污秽,所引发痢疾、霍乱等传染病至少有百人以上。

“怎么考生们状态这么不对啊?”

“虽说内部考场环境不是很好,但大部分人都是带着高中的想法来的,对自己的答题应该很有信心啊,怎么一个个很是失落的样子?”

很多人都察觉到了不对,科举并不是新鲜事情,洪武朝也举办过,上次进行的科举很多考生虽然也因环境影响,但不至于失落到这种地步,就像是整个人的人生都被毁了般,这时有大族族长看到自家的族人走了出来,不禁问道:“衡儿,你莫不是没考好?”

“岂止是没考好,我没有一道题能答上来!!”那被叫做衡儿的男子声音颤颤的,堂堂的男子汉大丈夫这个时候都要哭出声来了,那样子简直委屈极了,大族族长心疼坏了,不就是没回答上来了,也不至于这样啊。

他继续深入询问,经过两人的交谈,周围人这才知晓发生了什么。

科举制度、考题,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原本是科考总共三场,每场三日总共需要回答一道考题。

可这次是每场三日,每日都需要回答一道考题。

这倒是个小改动,也就是考题数量多了些而已。

而考题中的内容,却被大改特改!

“解决土地兼并的方案?朝廷让考生们回答这种问题,这不是难为大家吗?这是谁想出来的考题?”

“呵呵,代替宰相制度的新型制度,这种考题和科举有什么关系?”

“这最后一题更是笑话,大明宝钞什么时候出现问题了?我用着挺好的啊,而且就算有问题,也是需要户部去解决,亦或者是宝钞提举司,这种问题拿来考考生,考生怎么可能回答出来?”

贡院考场周围,顿时乱糟糟起来,很多人对这次科考的考题产生不满,认为朝廷就是在难为考生们,也认为这次的考题太刁钻了,当然有这种想法的都是族人或者亲属有人参加科举的,出了这种题,就代表着他们的族人或者亲属根本考不中了。

能不急么?

随着陆陆续续的考生走入考场,那些提前知晓答案的此时很多并没有埋怨,而是尽可能的隐没在人群中,寻找着前来接自己的族人,他们心中有些惶恐和惧怕,想尽快的知道真相。

朝廷,是不是已经知道他们这些人科举作弊的事情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