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新纳兰小说>大明科举舞弊老朱请我入朝免费阅读 > 第24章 我改变了历史(第2页)

第24章 我改变了历史(第2页)

朱元璋依旧不语,不过很明显脸色越来越差了,从眸子中隐隐酝酿杀意,叶煊觉得朱元璋这个时候心中正盘算着该杀哪些文官呢。

叶煊倒是和文官大族们没有什么仇,不过这起案子牵连到了他,差点让他被牵累一起杀了,他自然不介意把事情挑明了说。

“洪武六年停止举办科举,之后采用的全部都是举荐制度。”

举荐制度,倒是很简单。

通常有三种方式。

一:贤良方正。

选拔通晓经史、德行出众者,侧重治国理政能力,譬如洪武初年刘基、宋濂皆由此入仕。

二:孝悌力田。

推举地方孝子、义士及农耕能手,旨在树立道德典范,浦江郑氏因“累世同居”被举荐。

三:儒士明经。

针对精通儒学的学者,多授予国子监教职或翰林院职位。

“洪武六年之后采用的举荐制度,甚至不如之前的旧科举制度,这里产生的问题就更多了,比如举荐权由地方官员、士绅及在朝文官掌握,形成“举主-被举者”的依附关系,被荐者入仕后,往往成为举主的政治盟友,形成官僚集团。”

明朝初期的浙东集团中,刘基举荐同乡叶琛、章溢等人,在当时可是浙东官僚集团的骨干力量。

翰林学士宋濂举荐的门生方孝孺,后者成为建文朝核心文官,延续学派影响力。

“举荐制度还会产生‘维护学术垄断’的问题,也就是举荐标准侧重儒家经学、理学修养,而大家族子弟往往自幼学习各种入学,远远比寒门更容易通过举荐踏入仕途,同时大族们也会利用举荐权,举荐族内子弟或者依附者,以此在官场中形成政治盟友和体系,甚至以姻亲与门生绑定,成为跨地区的庞然大物。”

“这也是新的科举制度拖了这么久没有出现的第二个原因。”

说到这里,叶煊看了看朱元璋和朱标,语气加重道:“而之所以洪武十三年,文官集体突然拿出了新的科举制度,并非是他们刚设想出来,实际上他们早就准备好了,根本原因是他们想到了其他方法,利用新的科举制度依旧获得利益。”

“新的科举制度,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来,都是完美的,解决了旧的科举制度和举荐制度的诸多问题,譬如寒门有机会入仕、减轻文官大族士子入仕的机会、削弱大族利益绑定等等。”

“正常情况下,文官大族们是不会拿出此制度、并同意此制度的,但他们却从中寻到了另外依旧享受和获得利益的方法,那就是舞弊。”

“历朝历代,科举舞弊、作弊层出不穷,可终究只会出现一两个家族、考生参与作弊之事,因为考题和信息的传输很难,想复制考题传给其他大族,无论时间上还是效率上都是一个麻烦的事情,更容易暴漏,可臣献上的滚筒式油印机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代表着若是有人想利用油印机将考题迅速复印、然后暗中交给其他大族、考生,并不是很困难和麻烦的事情,甚至一夜时间就足以做到,这大大减轻的作弊的困难性,这也是为何文官大族们突然拿出了新的科举制度的根本原因。”

“其实,这些文官大族们知道他们就算拖延,也拖延不了多久,最多也就在拖个两三年的时间,他们心中也很急,可以说臣献上的滚筒式油印机,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顺势的产生了这所谓的科举舞弊案。”

将此次科举舞弊案的原委讲清楚了后,叶煊想了想道:“陛下,这是臣进行的假设,也不确定案件的真相是否是这样。”

话是这么说,可叶煊确定他的猜想八九不离十。

他并没有把自己想的那么重要,可滚筒式油印机这个东西出现在明朝,确实是一项重大的进步和伟大的发明,有的人想弄他干好事、有的人想用他干坏事,纵然历史因为一个重要的人、一种重要的物发生改变,太过于常见了。

不过他也不能就确定,案件就是这样的,老朱让他给出假设,他就给出假设,他并非专门负责查案子的锦衣卫人员,能给出这样的答复已经很不错了。

现在也只有这样一个可能了。

不然无法解释,为何科举考试提前了三年。

通过已知的信息、原本的历史、发生的改动、各方的推测,他才能给出这样的答案。

“你假设的很不错。”老朱这个时候,情绪忽然没有那么剧烈的波动了,用肯定的语气赞扬起叶煊来,随即眼神一冷扫了扫蒋瓛、毛骧:“你们两个查这起案件,也查了三天了吧。”

“还不如叶煊。”

这两句话吓得毛骧蒋瓛身躯一颤,不由得低下了头,他们根本没有从这个角度去考虑过啊,谁能想到科举舞弊案和小小的滚筒式油印机产生关系啊。

老朱也没有怪罪毛骧蒋瓛两人,两人充其量就算是处理案件的刽子手,没有充足的政治智慧和对目前时势的分析,看不出来这一点也正常。

“这群文官大族,是真没把咱放在眼里啊,想让咱的大明和那宋朝一样。”朱元璋的眼神越来越冷,然后看向叶煊:“所以,淮西系文官、浙东系文官进行了联手?”

“但,这些年来淮西系、浙东系文官斗的你死我活啊。。。”

听了朱元璋的话,身旁的朱标也感觉到这里出现了不对劲的地方,这些年两系斗到了什么地步?宋濂、刘基、胡惟庸等大量两派官员全部被斗死了,这等恩怨可谓是仇深似海,怎么可能联手?

面对这个问题,叶煊并未立刻答复,他心中是有答案的。

却有些不敢说。

“你有什么顾忌的?说出来。”见叶煊这幅样子,老朱岂能不明白叶煊心中想的是什么,担忧?顾忌?惧怕?或者是怕说出来某些话,得罪什么人?

“臣隐约能猜测出原因,可若说出来,却是犯下了大不敬之罪,臣不敢言!”

“还有,指挥使、北镇抚使在这里,也多有不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