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新纳兰小说>大明科举舞弊?老朱请我入朝免费阅读 > 第34章 斩立决诛三族(第2页)

第34章 斩立决诛三族(第2页)

“你就担任,右春坊大学士吧。”

思来想去,朱元璋给叶煊想到了一个合适的官职,叶煊听完也觉得还行。

明朝时期的东宫官署体系,大致可分为三种。

詹事府、太子师保、参政辅佐官员。

詹事府内有詹事、少詹事、左右春坊大学士、洗马等官员,其中左春坊大学士掌太子奏请,右春坊大学士负责参与各种编纂书籍事宜,为太子增添功绩。

右春坊大学士为朝廷正五品官职,这官已经不低了,平日里除了编撰书籍,就是跟随太子身边处理各种政事,虽然事情也不少,可终究不是跟在老朱身边啊。

叶煊立刻谢恩,随即就想到了朱雄英的事情,此事他很上心,不妨现在就提出来。

“陛下,臣听闻皇长孙身染天花,臣不才有治疗天花病的药方,不知。。。”

话语说到一半就被朱元璋打断了,“咱的锦衣卫不是吃干饭的,这件事情早就知晓了,戴礼已经开始治咱的乖孙了。”

“不过,咱的丑话放在这里,咱的乖孙若是真的救不回来,那是他的命,咱不会说什么,可咱的乖孙若是因为这药方而彻底无救的话,那就别怪咱翻脸了。”

亲人始终是朱元璋的底线,他其实对于叶煊已经格外宽容了,若是其他医者,只要朱雄英救不回来,那就是一个死字。

可叶煊这里,确是药方存在着害人作用,才会翻脸,不然的话叶煊依旧无事。

闻言,叶煊心中微顿,戴礼已经开始用他的药方给朱雄英治病了吗?这倒是好事,也不知道人痘法是否能研制出来了没有。

他一直因为这件事情而担心着,毕竟前些时日他在贡院内始终见不到戴礼前来,以为出了问题,现在既然知晓朱雄英开始治疗了,那就好。

哒哒哒。。。

这时,乾清宫外,脚步声由远到近传来,能在这个时候向着乾清宫来的,只能是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方才朱标令侍卫去唤他前来。

感受着脚步声,众人停下了交谈,叶煊目光随之闪烁,看来很快就能知晓将科举作弊的消息分别告诉王弼和范敏、滕毅的这两个人是谁了。

很快,毛骧到了,他站在乾清宫外候着,朱元璋也没有吊着他,让他进来。

乾清宫内,毛骧躬身向着太子朱标和皇帝朱元璋行礼,没有在这种场合下去看叶煊一眼,显得格外拘谨,随即他言道:

“锦衣卫已经调查清楚了。”

“会试科考第一日,刑部侍郎商暠[hào]府内下人前往定远侯王弼家中。”

“亦是这一日,商暠派人将科举出现作弊之事,告知了范敏、滕毅二人。”

商暠!

叶煊脸色微顿,怎么会是这个人?

对于商暠这个人,历史上记载的并不多,其是浙江会稽人,早年受宋濂提携,后任中书省检校、刑部侍郎等职。

关于这个人,明朝万历年间,有部史书《野记》倒是有过相关记载,其中称商暠原本是浙东系骨干力量,后来表面效忠胡惟庸,向胡惟庸汇报浙东系官员动向,参与打压淮西系。

然后暗中传递情报,根据《野记》记载,商嵩曾经将大量淮西派勋贵官员贪污腐败的证据密告给朱元璋。

但到了明朝后期,这个人就彻底消失了,历史上再无痕迹。

消失的原因没有记载,疑似被灭口了。

这倒是历史上记载为数不多的‘内奸’。

浙东系安插在淮西系的内奸。

不过,《野记》并非正史,而是野史,所记载的多为街巷之谈。

正史和野史是有很大差别的,但这并不代表着野史中记载的就一定不是真的,正史指的是历朝历代官方修订编撰的史书,而野史往往是某个人、某个家族,或者民间私自记载的史书,不能说正史中记载的一定是真的,也不能说野史中记载的一定是假的,叶煊还记得前世中史学家们考证历史资料,最终确认唐朝时期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所写的历史,比唐朝官方正史更加权威、具体,也因此事,证明唐太宗李世民确实存在着修改史料的行为。

所以野史也有可能是真的,再结合商暠分别令人将科举作弊的事情告诉王弼和范敏、滕毅三人,这也证明这个人就是浙东系安插在淮西系的内奸!

“抓起来,严查。”朱元璋的声音很淡。

今日朝堂上他确实表现出了,若是百官们答应压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实施,他就从轻处理这起科举舞弊案,但这可不代表他不想继续查下去了,相反他还要仔仔细细的查,查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查出来的人越多、牵连的人越多越好。

现在他年纪也大了,也不知道能活多久,临走前朝廷对于地方的权力势必要收回来。

这群文官大族地方豪强,自元朝开始荼毒地方百姓近百年,就算活剐了他们,朱元璋也不觉得残忍。

“陛下,还有一事。”毛骧刚准备说,就听到叶煊躬身道:“陛下,若是没臣的事情,臣这就退下了。”

“戴礼那边,臣也需要过去一趟。”

锦衣卫这种部门能禀告什么好事吗?叶煊可不想听到太多东西,一个科举科举舞弊案已经够让他郁闷的了,再牵扯到其他中,不是好事。

叶煊这么说了,朱元璋想了想也就同意了,主要也是因为叶煊言称去见戴礼,事关他的大孙子朱雄英,朱元璋显得格外上心。

“去吧。”

得到朱元璋的同意后,叶煊立刻退下,见状毛骧心中不得不佩服叶煊聪明,他接下来要说的事情,确实和叶煊有着很大的关系。

“陛下,因科举考题修改,目前京城内前来赴京赶考的士子们怨念颇大,甚至已经有了哗变的趋向,舆情各处传播,肆意沸腾。”

“百姓和大臣们议论纷纷,亦有不少人声讨礼部尚书滕毅、户部尚书范敏两人,指责他们的罪状。”

“依我大明律法,两位主考官所犯之罪,应斩立决,诛三族,门生故旧罢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