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新纳兰小说>大明科举舞弊?老朱请我入朝 > 第33章 清理旧的食肉阶级(第2页)

第33章 清理旧的食肉阶级(第2页)

“陛下想必也知道,当初与陈友谅对峙期间,陛下手底下的地盘是远远没有陈友谅大的。”叶煊看向朱元璋,朱元璋点了点头。

想起这个老对手,朱元璋不禁心生感慨。

陈友谅真的是他开国过程中最可怕、最强大的敌人了,甚至当初自己根本没想过,能战胜陈友谅。

“臣说一句不敬的话,昔日鄱阳湖水战,陛下能胜,包括接管陈友谅所占领的地盘,完全是因为此战中陈友谅战死,长子也被陛下活捉的;不然的话以陈友谅的地盘和势力范围,后续恐怕至少还有对峙数年才能结束。”

自古以来,战争都是逐步蚕食的。

可鄱阳湖之战中,地盘和势力强于朱元璋两倍的陈友谅突然死亡,长子也被活捉,这就导致战争局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你说这种话,难道就不怕咱生气?”朱元璋那表情似在生怒,也似乎在发笑,让人看不起究竟,叶煊却知道朱元璋并没有生气,古往今来的帝王都喜欢给自己祖上标榜一些名人,唯独老朱没有这么做,这就证明朱元璋并不在乎这些实的虚的。

“臣不怕。”叶煊摇了摇头,随即声音再度响起:“因陈友谅的迅速败退,导致陛下很快的就接受了陈友谅所占领的大范围地盘,而在这之前,陛下所掌握的土地仅仅局限于南京城周围的部分区域,可却突然接管远远大于自己两倍土地区域的陈友谅地盘,这对于官吏的数量要求大到了一定的程度,而陛下当时手底下的文治官员太少了,这就不得不任用原本当地的各方官员。”

“有人的地方,就有派系,这些各地的官员加入朝廷后,势必会选择淮西派、浙东派一方站队,这群官员本身就和刘基等人是一类人,也就是压迫百姓的那群官僚阶级,他们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浙东系的官员;之后陛下横扫方国珍、张士诚、陈友定等势力,地盘迅速得到扩张,官员的数量问题再次出现,因此只能使用重复的方法;而等到大明建国后陛下令徐达大将军展开北伐,不到数年之间打下北京、山西、陕甘等地,旧的问题再度出现,也只能再度使用旧的方法解决。”

“等到了天下彻底太平的时候,我大明朝文官中十之八九皆隶属于浙东系,这已经是一股格外强大的力量了。”

朱标听了这么多,只感到后背发凉,大明居然有这种隐患?现如今大明九成以上的官员,几乎都属于浙东系?

这是什么概念?

这代表着,整个文官体系成为了浙东系的一言堂,若是浙东系想要做什么事情,足以从上到下隐瞒皇家隐瞒的死死的。

官员升迁、任免,皆为这一系人做主。

而军队方面,则尽为淮西军队,这又是一股可怕的力量,两方一旦联合就算父皇也绝对压不住。

怪不得父皇当初会默许两方斗争,这两方已经各自凝聚在一起的力量真的联合,还能得了?

“所以,我洪武朝诸多案件中大肆牵连官员,其实是清理各方力量,使得其对皇权失去威胁?”朱标将自己的理解说了出来。

叶煊闻言,点了点头,不过随即又道:“这只是一部分原因。”

“归根结底,还是朝廷与地方的矛盾斗争,导致了这种局面的发生。”

“陛下当年征讨天下,建国大明的过程中,因扩充地盘速度太快,麾下文治官员不多,因此不得不给这些当地官员极大的自主权;同时在陛下放给这些地方官权利的同时,其实早在元朝时期,我中原各个地方的地方官就已经有了很大的自主权了。”

“这些权利是当初元朝放出去给地方官的,因为元朝隶属于蒙古游牧民族发展而来,纵然是各方汗国对于地方的掌控力也不是特别强,更何况是中原了,因此元朝这不到百年的历史中,各个地方一直拥有着很大的自主权,甚至连收税这种事情都是地方官负责的。”

提到收税这件事情,叶煊就觉得元朝不到百年的历史中,中原地区的百姓们受到了何等的剥削。

元朝使用的是包税制。

也就是元朝朝廷把某一个地区,包给某一个家族。

然后给出指定收税额。

举个例子,江南葛氏负责当地的税收,元朝朝廷让当地的税收包给了葛氏,每年需要让葛氏交五十万两白银上来。

但,葛氏这一年到底在当地收了多少的税,朝廷是不管的。

你收三十万两白银的税?那不好意思,剩余的二十万两白银你需要自己补。

你收八十万两白银的税?我元朝朝廷就要五十万,剩下的三十万就是你们的了,我们也不过问。

这种情况下,地方大族和官员自然疯狂收税,恨不得把百姓们给压榨的骨头渣子都不剩,要知道食肉阶级是不把普通人当成人的,他们没有任何的同情心和怜悯心,老百姓死不死的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所以元朝时期百姓们过的堪比战乱年间了。

“百年来,由于元朝给予地方官员和大族很大的自主权力,因此各个地方已经形成了一股又一股的豪强大族力量,再加上当初陛下收复天下的过程中也给了这些地方官放权。”

“这就导致,收回权力很难很难;而我汉人王朝,无论哪个朝代都牢牢的控制掌握了地方的权力,等到大明建国,陛下自然也需要收回权利,可这太难了,这是面对数以万计的地方官员和雄踞当地百年的豪强大族,以及自元朝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惯性,这个问题可以说太难解决了。”

“诸多方法,都不能很快的奏效,同时会引起极大的反弹性,因此只能杀,将旧的豪强大族和地方官清理干净,换上新的地方官,那么地方权自然而然就收回来了;但这种事情不能天家亲自去做,所以浙东系和淮西系的斗争自然而然的就发生了,陛下也自然默许了这种行为,借助双方的斗争,大批量隶属于两派的官员落马,空出的位置立刻换上新的官员,这样就可以收回地方权力。”

“这才是浙东系、淮西系为何斗争的原因,也是为何但凡发生案件,陛下也选择大肆牵连、诛杀官员的原因;这并非是陛下的性子嗜杀,而是基于政治目的和皇权稳固,不得已而为之!”

“其实太子殿下,陛下做了这么多,也都是为了殿下未来能更好的承继大统,拥有一个太平的大明山河,这些事情陛下宁愿背着很有可能被记载入史书中留给后世人的骂名,也这么做,全是为了太子殿下和我大明的江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