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新纳兰小说>穿越晚清之一统天下 > 第1章 楔子以及简单介绍下原主(第1页)

第1章 楔子以及简单介绍下原主(第1页)

写在前面的话:

最初萌生书写高欢故事的念头,是被他跌宕起伏的一生所吸引。

他从边镇破落户子弟,一路逆袭成为搅动南北朝风云的关键人物。

这份传奇色彩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将其呈于笔下。

起初设想的篇幅非常宏大,从六镇起义,到东西魏对峙,再到与南梁朝的博弈,试图将那个风云变幻的南北朝时代全景式展开。

但真正下笔后,才发觉自身笔力与知识储备的局限。

南北朝历史错综复杂,政治、军事、文化交织,势力更迭频繁。

若强行追求宏大叙事,很可能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

于是,我决定将目光聚焦于高欢与娄昭君成亲后的一段早期经历。

这段看似普通的时光,实则是高欢命运转折的起点。

在这个相对微观的视角里,我希望能描绘出两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展现高欢在困境中挣扎、成长的心境,以及那个时代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身不由己与奋力抗争。

这过程难免会魔改一些历史事件时间,人物岁数等,大家权当是穿越者的蝴蝶效应。

毕竟,是爽文小说不是正史。

下面,跟不熟悉南北朝历史的读者简单介绍一下原主:

高欢,鲜卑名贺六浑。

北魏掘墓人·东魏掌舵者·北齐奠基人·南北朝顶级权谋家·影帝。

祖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的汉人世家,四代与鲜卑通婚。

生于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能说流利鲜卑语,被视作“鲜卑化的汉人”。

少年时做过城门戍卒、信使。

高欢出生时,母亲韩期姬就去世了,他是由姐姐常山君高娄斤和姐夫尉景抚养长大的。

由于自小生长于边镇,周围都是鲜卑军人,高欢成了鲜卑化的汉人。

当时这样的破落户子弟,遑论什么前途,单就生活而言,各方面都是不太如意的。

直到遇鲜卑贵女娄昭君,高欢这才从女方的嫁妆中得到匹马,有马才有在边镇队伍中当队主(百夫长)的资格。

当了队主,也才有机会结交各式人物,除了一大帮子平时飞鹰走狗的同僚(司马子如、孙腾等),还有南来北往的生意人(譬如刘贵)。

北魏末年,洛阳朝廷逐渐腐化,贵族奢靡成风,官僚体系效率低下。

后继的宣武帝(499-515年)、孝明帝(515-528年)年幼或能力不足,导致外戚与宦官专权,尤以胡太后(孝明帝元诩生母)两度临朝听政最为突出。

523年,爆发六镇起义。

(北魏为防御北方柔然,在平城以北设立六个军事要塞: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统称“六镇”。

六镇官员多为洛阳权贵子弟,将镇民视为奴仆,肆意盘剥。例如:沃野镇将“刻剥镇兵,取其丝绢”,武川镇将“专事聚敛,不问军事”。

均田制因贵族和寺院侵占土地而瓦解,六镇军民的屯田被官僚豪强掠夺,许多镇民沦为佃户或流民。

523年怀荒镇爆发饥荒,镇民请求开仓放粮,遭镇将于景拒绝,最终引发暴动,于景被愤怒的镇民杀死。

同年,沃野镇匈奴人破六韩拔陵聚众起兵,多地响应。)

高欢在六镇起义中崭露头角,从叛军小卒逆袭成尔朱荣部将。

高欢首先带着娄府部曲参加了杜洛周的起义军,但看不起杜洛周的为人处事,私下里与姐夫尉景、连襟段荣等谋杀杜洛周。

消息泄露,遂奔另一支起义军首领葛荣。

后来,高欢对葛荣的领导产生质疑,认为其难成大事,于是脱离起义军,率部投奔正在崛起的军阀尔朱荣。

尔朱荣此时正通过镇压起义和收编残部扩张势力。

高欢的投靠被视为重要转折点,尔朱荣曾评价他“堪当大任”,并逐步委以重任。

528年: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掌控北魏朝政,他拥立元子悠为帝,高欢成为其核心将领之一。

530年尔朱荣被元子悠刺杀,尔朱兆率兵讨伐元子悠,元子悠兵败被杀。

高欢从尔朱兆手中骗了二十万六镇流民割据一方。

高欢在鲜卑武士面前要豪饮摔碗,在汉人士族面前要吟诵《左传》,在流民面前要最后分食粟饼,因此在军中极具威望。

532年,高欢拥立孝武帝(元修),讨伐尔朱氏,韩陵之战高欢以3万弱兵大破尔朱氏20万联军,尔朱家族大败,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此时北魏已名存实亡,高欢控制河北及洛阳,关中由贺拔岳、宇文泰等军阀割据。

高欢以丞相身份掌控朝政,孝武帝不满高欢专权,密召关中的宇文泰入京勤王,高欢察觉后,率军南下洛阳。

两人矛盾激化,孝武帝逃往关中投靠宇文泰,高欢改立元善见,史称“孝静帝”,迁都邺城。

北魏至此正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双方均宣称继承北魏法统,东魏以“正统迁邺”自居,西魏则以“奉天子以讨不臣”为旗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