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是老作者?”
崔道义继续说道:“管他是不是老作者,反正这篇稿子,给我们投稿,我们就收下来!!”
最关键的说来,这是一个大长篇,那就不简单了。为什么不简单?
文学里面很经典的鄙视链,长篇的价值很多时候是大于中篇,最底下就是短篇。
能够写出长篇史诗的作家,就是比你写短篇的作家牛逼,当然这是一些比较绝对的说法。
各个国家发展到文学巅峰的作品都是长篇小说,例如《战争与和平》《荷马史诗》《红楼梦》。
长篇就是一段命运,一段人生,文学价值和文学属性是在一定程度上优越于短篇的。
只不过现在是国内白话文小说的发展前中期,所以长篇小说并不太发达。
当然不是说《提篮桥的救赎》能够有实力和前面几部相比较,崔道义最真实的想法,就是长篇能够有更大的影响力。而这部作品写得十分的优秀。
他说道:“我们还是很难得的遇到一篇优秀的大长篇小说呢!!以往倒是没有见过这么优秀的长篇小说。我去给主编看看!!!”
茅盾文学奖设立之后,显然长篇数量有所增多,但是那也是在90年代之后的国内的长篇经典更多,现在这段时期优秀长篇小说很少。
收好稿子,崔道义就走到了张光年的办公室里。
自从复刊之后,张光年就一直是《人民文学》的主编,当然他还担任作协副主席一些责任。文坛里面的老资质了。
他主要的作品都是一些诗句,例如响彻大江南北的那首《黄河大合唱》。
虽然他没什么小说作品,不过作为主编审稿能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等待崔道义离开,编辑部里面的编辑们倒是不安静了,纷纷把脑袋探出来,年轻人就忍不住好奇。
小王问道:“张同志,崔组长收到什么好稿子吗?为什么这么激动??”
小张微微一笑,颇为神秘,说道:“一篇稿子,大长篇,写得很优秀呢!看完之后,组长就觉得这是一篇好稿子,不论是思想还是对于长篇结构的架构,都是很完美的。”
“这么神奇?很好看吗?”
小张继续说道:“我也没太明白,但是可说是一个伤痕,但是比起来刘老师的《班主任》还要好?!!”
“比《班主任》好???”
“嗯!!”小张点点头,这么一说,其他编辑倒是心里痒痒的,有人继续问道:“刚刚那堆稿子里面拿出来的!?”
小张继续点头:“肯定啊!我看着他拿出来的。”
刚刚分稿子的小王就有些郁闷了,吐槽道:“早知道,第一堆放在我桌子上呢!现在让组长拿去了。”
“让你看,你都不一定看得懂!!”
“哈哈,还是组长慧眼识珠!!人家老资历。”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羡慕崔道义运气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