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新纳兰小说>匡扶汉室她是认真的全文 > 第32章(第1页)

第32章(第1页)

&esp;&esp;张祯含笑听着。

&esp;&esp;这些都是吕布自己想到的,并非她建议。

&esp;&esp;与战争相关的一切,吕布仿佛有着天然的直觉,总能做出最合时宜的选择。

&esp;&esp;历史上,他也曾这么建议王允,只是王允没有采纳。

&esp;&esp;张祯也是从这件事情上,首次发现吕布也有智慧。

&esp;&esp;如今赦免了李傕等人,又派皇甫嵩统帅凉州军,那么文和乱武大约不会再发生。

&esp;&esp;长安近几年来最大的危难得以解决,小皇帝不会再一次被逼逃亡。

&esp;&esp;当然了,前提是控制住文和。

&esp;&esp;“大将军,贫道曾听闻,凉州军中有一人,名贾诩,字文和,谋略出众,智计无双,何不召回朝中重用?”

&esp;&esp;三国第一毒士贾诩,养着费不了多少钱粮,若是放出去了,那可就是大患。

&esp;&esp;况且有他在,就像有了最后一个锦囊妙计。

&esp;&esp;——别管这计你敢不敢用,反正有就是了。

&esp;&esp;更妙的是,他毒虽毒,但对汉室还存有一份忠心。

&esp;&esp;——谁敢信,撺掇李傕、郭汜反攻长安,给予汉室沉重一击的贾诩,对汉室有忠心。

&esp;&esp;然而这却是事实。

&esp;&esp;不过也有前提条件,就是安身保命。

&esp;&esp;只要能安身保命,贾诩就还有道德底线和家国忠义。

&esp;&esp;若是不能,那就对不起了。

&esp;&esp;吕布也听过贾诩的名声,点头道,“可。”

&esp;&esp;公卿们不知道贾诩是谁,并无异议。

&esp;&esp;张祯又道,“大将军,李傕、郭汜等人都能赦免,那蔡中郎呢?”

&esp;&esp;吕布:“蔡中郎怎么了?”

&esp;&esp;张祯:“下了廷尉。”

&esp;&esp;吕布:“谁将蔡中郎下了廷尉?”

&esp;&esp;张祯目视王允。

&esp;&esp;王允面沉似水,缄口不言。

&esp;&esp;吕布大奇,“司徒大人,你与蔡中郎不是好友么?”

&esp;&esp;在他眼里,蔡邕、王允是一路人。

&esp;&esp;王允微怒,“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蔡邕却怀其私遇,以忘大节,因他之死而伤痛!罪不可赦!”

&esp;&esp;吕布:“这,不至于罢?”

&esp;&esp;太尉马日磾也道,“蔡伯喈旷世逸才,通晓诸多汉室典故,当由他续写后史,为一代大典。且他素有忠孝之名,并无确实罪行,杀之岂不令朝廷丧失威望?”

&esp;&esp;王允皱眉道,“昔日武帝不杀司马迁,使其写出毁谤之书流传于后世。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更不可令佞臣执笔幼主左右。此既不能增益圣上仁德,又令我等蒙受毁谤非议。”

&esp;&esp;张祯听着他们对话,有种围观历史的感觉。

&esp;&esp;真实历史中,马日磾就是这么替蔡邕求情的,王允也是这么拒绝的。

&esp;&esp;马日磾大失所望,回去后就和心腹说,王允不能长久。

&esp;&esp;结果还真被他说中了。

&esp;&esp;此时,在场其他官员也纷纷劝说王允放了蔡中郎。

&esp;&esp;事实上,很多人也是这会儿才知道蔡邕被王允下了廷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