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江瀚计划修几个化冻池,把冰雪从冰窖中取出后,放到化冻池里,借助外界温度逐渐融化升温。
考虑到这一点,江瀚开始思考,是否能将化冻池修在高处,再通过管道将化冻的雪水输送到田地里,采用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省去大量人工,还能有效节约水资源,避免浪费。
江瀚越想越觉得这个方案可行,但随后他仔细算了算,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可是个大工程。
先不提挖冰窖、修建化冻池的问题,单单是那一整套滴灌系统的管道就足够让人头疼了。
但没办法,粮食问题必须解决,就是再大的工程,也得想办法去干,不然自己和手下这一千多人就要喝西北风去了。
一旁的董二柱听完江瀚的计划,忍不住皱了皱眉,发出疑问:
“瀚二哥,这天寒地冻的,咱们去哪里挖石板把冰窖铺满?”
“而且那个什么化冻池,咱哥几个谁会烧砖垒土;管子就更不用说了,就是用最简单的陶管也得有人烧陶才行。”
“你看看这村子里,除了咱们,哪儿还有活人?”
江瀚沉思片刻,突然灵光一闪,兴奋道:
“那就做水泥,用水泥来铺冰窖,管子也可以用水泥做,做成一节一节的,然后铺上去就行。”
水泥?
董二柱被江瀚脱口而出的新词儿整懵了,愣在原地。
江瀚也不多解释,只是说自己有办法解决石板和管道的问题,让董二柱先挖冰窖,他需要大量的空间来储存冰雪。
江瀚拍了拍董二柱的肩膀,吩咐道:
“柱子,你带人去挖地窖,按照我刚才的要求,挖十尺见方的冰窖,多挖几个,以防万一。”
“你去邵勇那里挑人,让他们轮流来挖,务必在雪化之前把冰窖挖好。”
“这任务有点重,得辛苦你多忙一阵儿。”
面对江瀚下达的任务,董二柱脑子里突然蹦出了个点子:
“瀚二哥,你说冰窖用寒窑来改行不行?”
“寒窑?哪有寒窑?”江瀚有些摸不着头脑,
“瀚二哥,你忘啦,咱们这儿寒窑可不少,隔壁马家村就有好几个。”
董二柱指了指不远处的马家村,
“就是当年马家组织乡邻上工那次,咱俩那个冬天可是没怎么挨饿。”
经过董二柱这么一提醒,江瀚这才想起来,
当年马家村的马大老爷,曾经组织过村民挖寒窑。
听说是为了自家儿子考进士积德行善,组织了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来集体上工,赈济乡邻。
当时董二柱和江瀚都去过,虽然不给工钱,但好歹一天管两顿饱饭。
反正冬天没什么农活儿,闲着也是闲着。
对于当时的董二柱和江瀚来说,劳力是最不值钱的,能混口饭吃,已经是天大的喜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