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马家老仆的介绍,江瀚感到颇为棘手。
他之所以选择回到安塞,就是因为自己是本地人,熟悉周边情况。
原本想着,安塞周边人烟稀少,能够苟着发育一段时间。
不成想,却突然冒出了李家这个变数。
“算了,手下一千多人,我还能怕了他李家不成?”
江瀚心中暗自思忖,
“只要李家不来招惹自己,那自己也懒得去城里找李家的麻烦。”
正当江瀚思索之际,马家老仆领着他走到了一块铺满稻草的空地前。
老仆用脚扫开稻草,露出两块满是虫蛀的木板:
“将军,寒窑就在底下,搬开木板就能看到。”
江瀚上前两步,接着询问道:
“这寒窑里,可还有人在避冬?”
老仆略显迟疑,摇了摇头:
“不太清楚,反正当年挖了这个寒窑后,就扔给乡亲们用了,我也没具体查过。”
“再说了,这么深的坑,我这把老骨头,也爬不下去。”
江瀚闻言点了点头,目光落在脚下的深坑上。
这寒窑并非挖在山上的窑洞,而是类似于地窖一样的地下空间。
其中隐约间传来的一丝腐臭味,让江瀚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江瀚心中暗叹:
“看来下面死了不少人,躲在寒窑里也没能捱过这个冬天。”
其实古人过冬并不是简单的生个火盆,多穿几件衣服就能挺过去。
对于古代百姓来说,冬季就是死亡的季节,是一年中最难熬的一道坎。
明末时期,一个郡县在大雪后,就要冻死几百上千人。
御寒物资极其匮乏,很多底层老百姓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棉衣更是奢侈品,一件能够传给几代人。
穷人们为了御寒,只能用芦花柳絮和平时攒下来的针头线脑,麻绳布片,用舂米的方式捣碎捣软了,塞进麻衣的夹层里。
而对于大多数穷人来说,烧柴烧炭更是痴心妄想。
翻开史书,“民多冻死”这样的字样屡见不鲜,更别提正值小冰河时期的明末了。
就算是大明京师,首善之地,每年都会有大批穷人受不了严寒,服毒自杀,这才有“大明京师无隔年盖”的说法。
为了躲避严寒,古人一般会在地上挖一个十米的左右的深坑,在坑里砌上一个土台子作床。
在使用之前,往坑里点上几把火,然后再铺上干草,就可以进去过冬了。
这个深坑,在陕西就被称之为寒窑。
江瀚低头扫了一眼,随即伸手准备掀开木板,看看底下寒窑里的具体情况。
当木板被掀开的瞬间,一股浓重的腐臭味扑面而来。
“我草”
江瀚被这味道一冲,差点没站稳,险些跌进了坑里。
还好一旁的董二柱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江瀚:
“瀚二哥,这寒窑里怕是死了不少人了,还能用吗?”
江瀚一脸嫌弃地盯着脚下的深坑,眉头紧皱:
“这么大的腐臭味,不知道里面死了多少人。”
“清理起来也费劲。”
董二柱捂着鼻子,瓮声瓮气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