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孟拉着李自成来到江瀚面前,
“这是我八弟,银川驿卒出身,马上功夫十分了得。”
“上个月,他带人攻破了县城,杀了那艾举人,随后投奔我来了!”
张存孟话音刚落,他身后的李自成便迈步上前,略显激动地躬身一礼,双手抱拳,声音洪亮:
“在下李自成,见过将军!”
李自成?
江瀚听罢,顿时来了精神,朝着李自成看过去。
只见李自成身高七尺,高颧深颧,鸱目曷鼻,声如豺。
(出自《明史·李自成传》,意思是颧骨突出,眼窝深凹,有鹰隼般的眼睛,鼻子和蝎一样,嗓音似豺狼)
终于见到了这位明末的风云人物,江瀚也不免多看了李自成几眼。
但他表面上却只是微微颔首,淡淡地应了一声。
这倒不是江瀚倨傲,故意摆架子,而是眼下的李自成,确实还不配和江瀚坐一桌。
论实力,论资历,现在的李自成只是不沾泥身边的小老弟而已,远远无法与江瀚相提并论。
而李自成也当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江瀚面前显得有些拘谨,颇有一种见到偶像时的样子。
他本是驿卒出身,今年年初送信时,他也曾接到过那份公函,早就听说过江瀚的大名。
所以他对江瀚十分佩服,这次特地跟着张存孟前来拜谒。
一来是想见见这位传奇人物,
二来想找江瀚取取经,学一学造反的“先进经验”。
李自成把这想法和江瀚提了提,江瀚一脸诧异的看着李自成:
“你?李自成?找我学习造反经验?”
这话说得,未免有些魔幻,江瀚自己听了都想笑。
不过考虑到自己现在确实是“前辈”,江瀚还是正色道:
“你仔细说来我听听。”
李自成叹了口气,缓缓讲起了他是怎么一步一步,从朝廷驿卒变成了反贼的故事。
李自成之所以佩服江瀚,就是因为他的前半生实在是太窝囊了。
不光是他,连带着那帮银川驿卒,简直就是窝囊中的典型。
说起来,李自成的造反之路,完全是被逼出来的。
自从崇祯裁撤驿站编制后,李自成和一众驿卒同事们便彻底没了收入。
可编制虽然没了,但活儿还得照干不误,国家大事,你们这帮驿卒应该多多体谅才是。
他们咬牙忍了,捏着鼻子又干了一段时间。
结果在一次送信途中,驿站死了两匹驿马,官府却让他们赔钱!
穷得叮当响的李自成又忍了,居然去找同乡的艾举人借了高利贷,硬是把马钱赔给了官府。
赔完马,他们实在干不下去了。
李自成干脆带着他们,跑回老家当了个里长,想靠种地还债。
可天不遂人愿,崇祯三年米脂大旱,夏粮颗粒无收,借的高利贷自然也逾期了。
债主艾举人恼羞成怒,派人将为首的李自成打了一顿,然后又把他拴在烈日下暴晒,跟狗一样。
(嗾邑令笞而枷诸通衢烈日中)
这边艾举人的私刑还没动完,衙门又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