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冲赵大刚招招手。
“妈!”大刚屁颠颠跑过来,脸上那股子又喜又敬佩的劲儿藏都藏不住,“您真是神了!广播一响,咱这生意!嚯!”
赵淑芬拍拍他肩膀,“行了,别美得找不着北。这才哪到哪儿。忙去吧。”
她心里琢磨的,是更大的盘算。
电器行是站住了,名声也出去了,可这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八十年代这浪头,一浪高过一浪,光守着电器可不行。
眼神儿一转,落在收银台旁边,那个时不时就走神发呆的小女儿赵小丽身上。
自从跟那“厂长儿子”吹了,小丽整个人跟霜打的茄子似的,蔫了。
前世那倒霉婚姻是躲过去了,可工作也没着落,人就跟没根的浮萍似的,飘着。
瞅着哥嫂这边热火朝天,钱哗哗地进,她心里不是滋味儿。
自个儿还在厂里熬那点死工资,日子寡淡得一眼能望到头。
赵淑芬把女儿那点小心思看得清清楚楚。
她这小女儿,上辈子没啥大本事,可就一点,爱俏,会拾掇。
那时候家里穷,她都能把旧衣服改成时髦样子,在家属院里也算出挑。
如今这年头,可跟过去不一样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得人心都活泛起来。
老百姓兜里开始有俩钱了。
吃饱穿暖之后,心思自然就往“好看”上头去了。
过去那些年,灰扑扑、蓝洼洼的日子过够了。
心里头对那点“美”,对那点“不一样”,憋着一股子火呢。
这股子劲儿,眼瞅着就要压不住,喷薄出来了。
可扭头看看市面上卖的都是啥?
国营百货商店里头,还是那几款老掉牙的中山装、的确良衬衫,颜色都褪得没个样儿。
售货员爱搭不理,整个店堂都透着一股子霉味儿。
外头自由市场倒是热闹些,花花绿绿的瞧着新鲜。
可凑近了一摸,那料子糙得剌手,线头都龇在外头。
做工?别提了,歪歪扭扭,穿两天就得开线。
赵淑芬心里“豁”的一下亮堂了。
服装!
对,就是做衣服的买卖!
这行当,本钱不用像开电器行那么大。
老百姓穿衣打扮,那是天天都要琢磨的事儿,流水快。
更要紧的是,这活儿,简直就是给小丽量身定做的!
赵淑芬心思转得快,却不打算现在就跟小丽挑明。
得让这丫头自个儿先咂摸出味儿来。
正好大刚要去南方进货。
她特意嘱咐儿子,让他留心着点儿。
“看见那种花花绿绿的小画报,香港那边的,给小丽捎几本回来。”
大刚虽不明所以,但老娘吩咐了,照办就是。
过了些天,几本印刷精美、封面女郎时髦惹眼的杂志就到了赵淑芬手里。
她掂量掂量,走到收银台边。
“喏,小丽,”她把杂志随手往柜台上一放,装作不经意。
“大刚带回来的,你闲着没事儿,翻翻解闷儿。”
赵小丽起先还蔫蔫的,随手一翻,嘿,眼睛立马黏上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