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赵淑芬重复了一遍,语气不容置疑。
赵大刚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恐惧,走过去拉开了院门。
门口站着两个穿着制服的男人,胳膊上戴着红袖章,其中一个手里还拿着个本子和笔,正是工商管理所的人。
旁边还跟着一个贼眉鼠眼的男人,赵大刚一看,瞳孔猛地一缩——这不是他们厂车间的王小毛吗?!这小子平时就游手好闲,最爱打小报告!
“就是他们家!”王小毛一看到赵大刚,立刻指着院子里嚷嚷起来,“同志,就是他!赵大刚!不好好在厂里上班,偷偷摸摸在外面搞投机倒把!修电器,倒卖零件,一天挣的钱比我们工人一个月工资还多!这不查他查谁?!”
那两个工商管理所的人对视一眼,其中一个年纪稍长的,板着脸对赵大刚说:“我们接到群众举报,说你无证经营,涉嫌投机倒把,跟我们走一趟吧!”
“我……我没有!”赵大刚急得满头大汗,“我就是……就是帮人修修东西,收点辛苦费……”
“辛苦费?一天挣几十块的辛苦费?”王小毛在旁边阴阳怪气地煽风点火,“谁信啊!我看那些零件来路也不正!”
“你胡说!”赵大刚气得脸红脖子粗。
“行了!”年纪长的工商人员打断他们,“是不是胡说,跟我们回去说清楚!把你的工具、零件,还有账本什么的,都带上!”
“同志,不能啊!”李娟吓得快哭了,跑过来拉住丈夫的胳膊,“我们家就靠他这点手艺……”
赵小丽也吓得躲在李娟身后,不敢出声。
眼看那两个工商人员就要强行带人,王小毛脸上更是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就在这时,一个平静却带着威严的声音响了起来。
“等一下。”
赵淑芬从屋里走了出来,手里端着那个掉了漆的搪瓷缸子,不紧不慢地走到院子中间。
她先是扫了一眼脸色煞白的儿子儿媳,又看了一眼吓得发抖的小女儿,最后,目光落在了那两个工商人员和幸灾乐祸的王小毛身上。
“两位同志,”赵淑芬开口了,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你们说接到举报,说我们家投机倒把。那我想问问,我们具体违反了国家哪条政策?哪个文件规定不让凭手艺吃饭了?”
年纪长的工商人员皱了皱眉,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普通的退休老太太,居然一点不怵,还敢质问他们。
“我们也是按规定办事!”另一个年轻点的工商人员说道,“无证经营就是不对!”
“哦?无证经营?”赵淑芬点了点头,“那请问同志,现在国家鼓励个体经济发展,支持待业青年和有手艺的人自谋出路,这事儿,报纸上天天都在说吧?”
她顿了顿,看向那个年纪长的工商人员:“我们家大刚,是响应国家号召,凭自己的技术修理电器,方便群众,收取合理的维修费用,怎么就成了投机倒把?至于证件,我们正在申请办理中,这总有个过程吧?国家政策文件里,好像没说申请期间就不能干活了吧?”
赵淑芬一番话,不卑不亢,条理清晰,还把国家政策搬了出来,直接把那两个工商人员问得有点卡壳。
王小毛急了:“她狡辩!他们就是挣黑心钱!”
赵淑芬没理他,继续对着工商人员说道:“这位同志,你说你是接到‘群众’举报。据我所知,这位‘群众’王小毛同志,是我儿子厂里的同事,因为嫉妒我儿子凭本事多挣了点钱,就恶意举报。这种出于私怨的举报,工商部门是不是也应该调查核实一下举报人的动机?”
她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报纸,递了过去:“这是前几天的《红星日报》,上面正好有篇文章,讲的就是鼓励和规范个体维修服务业发展的。两位同志不妨看看,我们家这算不算‘投机倒把’,还是属于‘便民服务’?”
那两个工商人员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犹豫。
眼前这个老太太,不仅懂政策,还思路清晰,言语犀利,完全不像个普通的家庭妇女。
年纪长的那个接过报纸,目光在上面扫了扫,又看了看赵淑芬,沉吟了一下。
赵淑芬端起搪瓷缸子,又喝了一口水,然后慢悠悠地说道:“两位同志要是觉得我们真有问题,该查就查,我们配合。不过,要是有人恶意诬告,破坏我们响应国家政策搞活经济的积极性,这个事儿……恐怕也不能就这么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