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新纳兰小说>殿下三思啊雾十免费阅读全文无弹窗 > 第40章 入主东宫第四十天 (第1页)

第40章 入主东宫第四十天 (第1页)

如果问闻时颂顺着记忆逆流而上,到底搞清楚了什么,暂时还犹未可知,但如果问沈里在过年期间,这宛如临时抱佛脚一般的提前预习里学到了多少,他可以负责任的说,他见缝插针在课本上画丁老头的技巧又精进了许多。

在课本上乱写乱画,大概是每个不爱学习的学渣最后总会掌握的一门传统艺术。

沈里尤为的爱画丁老头,没什么原因,就是因为老丁头最好画,一边念口诀一边就出来了。哪怕这种乱画其实只会占用上课走神的一点点时间,学渣也绝不会因为鱼小而不摸,不放过任何一个娱乐自己的机会。

闻时颂这种卷王自然不会懂,他一开始根本控制不住自己想对沈里念经的冲动。

但沈里总有办法,好比赶在闻时颂开口之前,他提前画好的五子棋棋谱已经顺着红木桌面推了过来,他不仅自己摸鱼,还胆敢鼓动“牢头”在处理朝政之余和他一起摸鱼。

他闻时颂是那么好收买的人吗?

他是。

两人用炭笔在棋谱上你来我往的不亦乐乎,明明都已经是这么大的人了,却好像再一次一起回到了多年前那个蝉鸣聒噪的盛夏,闻小颂没有一时口不择言说沈小里阿姊的品味堪忧,而沈小里也只是对他眨眨眼皮,传来了“一会儿要不要一起逃课”的邀请。

沈里在御花园发现了一处莲蓬接天碧日之地,泛舟其上,想一想就凉快的不行。

当然,他们最终的结局只可能是在玩了个痛快,或者玩到一半痛快的时候,就被他皇兄一左一右的逮捕,然后,拎着他们两个笨蛋的衣领返回学堂。

他们齐齐站在学堂外的树荫下对皇兄赌咒发誓,他们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下次……还敢。

然后,沈里的这个新年,就在他和闻时颂一张张棋谱大作中悄然过去了。

有多悄然呢?

就是某天沈里大早上被春华和秋实叫醒,在稀里糊涂中穿好了衣裳大氅,他自然而然想要伸手接过遛狗绳,但春华递给他的却是一个锦缎蓝的布包。

准确的说,是一个装着笔墨纸砚的书包。

当然,也不需要沈里亲自去拿,秋实说只是想让他检查一下,看有没有落下什么他有可能在上课时会用到的东西。

是的,沈里这就要去上课了,毫无准备,突兀而又仓惶。

沈郎君一脸懵逼,宛如大脑宕机,始终无法正常思考,就这么被推着去和闻时颂一起吃了一顿摆盘精美又营养丰富的早膳。

虽然沈里和闻时颂已经一起吃一日三餐好一段时间了,但实际上,每次沈里吃早饭的时候,已经是闻时颂下朝之后了,也就是说沈里的早饭在闻时颂这里其实是早午饭。

这还是他俩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吃早膳。

早到沈里一点胃口都没有,搅和了半天碗里的海鲜粥,也就只勉强喝下去了大半碗,看在这碗粥该死的鲜美的份上。

现在完全还没有到沈里吃饭的生物钟,他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么早去上课。

但更让沈里不理解的是,他上课的地方竟不是在太子的东宫,明明东宫有一整座宛如图书馆一样的宫殿,也就是显德殿隔壁的崇文殿,那里有大量的典藏古籍,名义上也是东宫之主闲时用来读书的地方,用来重做学堂再适合不过。可他这半个动工之主,如今却要千里迢迢,长途跋涉的去北内的弘文馆上学。

弘文馆便是闻时颂这些皇子公主们曾经读书的地方。

事实上,如今也是。

沈里小时候也曾以太子伴读的身份在这里进学。

说真的,沈里对弘文馆一点好感都没有。虽然理论上来说,那只是游戏设定,不是他真实的亲身经历,可一旦踏上了这熟悉的悠长宫道,沈里还是莫名有了一种背上书包炸学校的冲动。

这就是国人最神奇的一点了。

学渣宁可脑补炸掉学校,也没想过要直接退学。

沈里在摇摇晃晃的肩舆上昏昏欲睡,只感觉再冷的北风都吹不散他脑子里已经搅和成一团的浆糊,只在恍惚间觉得眼前的这一幕似曾相识,他好像经历过无数遍,夜色茫茫,甬道狭窄,他身披星星坐在肩舆上,在孝贤太子的一旁哈欠连连。

而孝贤太子不仅要看顾着随时都有可能睡过去的沈里,还要时不时的问旁边的宫人一句,於菟呢?

於菟自然是从自己的宫殿前往了弘文馆,他不愿意和东宫的皇兄一同出发,据他所说是受不了沈里的磨磨唧唧,不耐烦没完没了的等待。

但……

如今还是这能看见月亮的一大清早,闻时颂明明还有着要去上朝的压力,可他还是坚持先把沈里送到了弘文馆。

说真的,闻时颂对于让沈里跨越大半个皇宫来弘文馆学习的安排是很不满意的。他早就让人把沈里学习的地方布置好了,就在东宫,显德殿的对面,他一抬头就能看见的地方,既暖和又舒适,最重要的是,如果老师对沈里不好,他能随时跳出来伸张正义。

可惜,老太后根本没给闻时颂商量的机会,直接就让人把太子妃的学习之所安排在了弘文馆。

幸而弘文馆是门下省下属的官署,而门下省其实就在无为殿的东侧,离闻时颂上朝的地方倒是不算远。

弘文馆的隔壁就是宏文殿和史馆。

从这仨的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这里大多都是类似于图书馆的文化单位,实际上也确实如此,这里是皇家藏书最为丰富的地方,同时也是公主皇子这种顶级宗亲从小到大上学的地方,不同地点的名字,代表了不同的年龄段。

好比史馆教的就是六岁以上刚刚开蒙的低年龄,也就是类似于小学生。

宏文殿教的岁数要更大一点。

弘文馆则是最大的那一批,所以虽然说沈里和闻时颂小时候是在弘文馆读书,但那只是一个大方向上的说法,他们其实是把这三个地方都学了个遍。

因为两人年龄差距不算大,往往是闻时颂升上去没两年,沈里就也跟着来了。

像个邯郸学步的跟屁虫。

这是闻时颂小时候的说法,现在怎么想就不好说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