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新纳兰小说>金玉奴 > 第27章(第1页)

第27章(第1页)

平心而论,华淑妃走到今天这一步,也不容易。

她本是一个普通的士大夫家出身,父亲品阶有限,全然帮不上她什么忙。

从入宫到现在位居淑妃,都是她一个人苦心经营上来的。

除她而外,当初贵妃娘娘的哥哥是大将军,现今皇后娘娘的父亲是翰林学士,这身份地位一下子就上去了,说话做事都比她多了不少份量,不似她刚入宫时多被人看不起,吃了不少暗亏。

但是华淑妃身后却也不是没有人在支持。

五公主一直在潜心寻找华淑妃身后的势力,但却因为找不到线索而没了下文。

支持华淑妃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年事已高,在家颐养天年的太师朱书洪。

朱太师膝下只有三个女儿,均已出嫁,直到四十岁时才喜添麟儿,当下欢喜异常。

他虽然身为太师,位高却非权重。

早在前朝,太师一职便已架空,只是太子的老师,名声好听罢了。

如今莫说徽宗,满朝上下哪里还有谁会尊他听他一言半语?!

老太师想起当日为徽宗授课时,那般意气风,只以为将来必受太子重用,可以大有一番作为。

可后来左盼右盼,终于盼到太子登了极,做了皇帝,打赏是逢年过节都有,可等来等去,却总也等不见诏书的影子。

一晃十五年过去了,朱太师满心含酸,举杯临窗,忍不住老泪纵横。

可怜他满腹经伦,却不能为国家社稷献力。

再加上他当时膝下无儿,脾气越来越暴戾,动不动便拍桌子摔碗,责骂下人。

除了小妾,旁人都不敢靠近。

待到朱太师不惑之年时,菩萨终于显了身,灵了验,让他的小妾诞下了一个儿子。

朱太师喜得大宴三日,感叹终于后继有人。

他人虽老,也不曾涉入官场的浑水之中,但毕竟潜心在宫里为官近二十年。

跟徽宗讨个情面,安排一个位子给自己的小儿子,却也不难。

他看尽了官场中的风生水起、尔虞我诈,每天夜里费心替自己的幼子安排未来,翻来覆去总觉得宫里面不能没有人。

想要儿子官位稳当,倘若没有一个红香软玉在徽宗耳旁吹吹耳旁风那可不行。

当时他儿子不过才百日,朱太师便已经将他百年的人生都规划好了,便开始悉心地从那些新入宫的才人们中甄选,最后相中了华淑妃,将她收为己用,言自己为官多年,宫中自然有熟络之人,将来必定会在后宫之争中助她一臂之力。

后来华淑妃生下了小皇子,一下子从昭仪升为淑妃,这后面自然也有朱太师的功劳。

有了皇子,华淑妃的位子自然稳了,接下来又将贵妃娘娘拖了下去,方才在后宫中扬眉吐气,傲视群妃。

但华淑妃的好日子,却也没有过多久。

先是小皇子染病夭折,不久之后,五公主便请了一位新后,一个闷棍将她刚刚挺出来的头脸又打了回去。

接下来就更加可笑了,老太师家里爆出乱子来,说太师夫人握有那小妾生的孩子并非老太师的血脉的证物。

当时那小儿子都已经十多岁了,老夫人说怎么看怎么不像老太师,反而像老太师家里不久前撵出去的厨子阿旺。

这一下可不得了。

老太师多年心血毁于一旦。

他年岁已高,被气出旧疾,在家里卧病不起。

他本来早向徽宗请愿,言在家中颐养天年,可也时不时地入宫露露脸,听听新闻。

徽宗因为他曾是自己的老师,故另眼看待,不加约束。

可自那之后,据说老太师再没出过太师府,更不要说来上宫中来了。

太师府中人只说老太师身体不佳,不宜出门吹风,可朝中人都笑道,朱太师只是不愿到宫中任人笑话他做了王八。

总而言之,老太师被这番丑事纠缠得没有心力理睬华淑妃。

顿时华淑妃当真成了孤家寡人。

如此一来,五公主想要查华淑妃身后的势力,自然也查不到了。

当时宫中的妃嫔宫女私下纷纷嘲笑华淑妃,只说因果报应。

她费心费力捅倒了贵妃娘娘,可眨眼之间,自己也祸不单行,岌岌可危。

几个信佛信道的娘娘们更是笃定这是报应轮回,当下多去了几趟寺庙,多念了几遍经。

可好在刘若冷做了皇后,却也没有怎么难为华淑妃,而徽宗对这位新后也是敬大于爱,对于淑妃仍是念念不忘。

这才让华淑妃惊魂甫定,安下心来捉摸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她和五公主自然是联不了盟了。

她曾经想一心为了扳倒五公主,好借此除去后宫一方势力,自己出头,却不想弄巧成拙,鸡蛋碰石头,全然不曾讨到一丝好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